[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大道”

張貼者:🛂嫚嫚
閱讀人數:16212人 張貼日期:2021-12-27 10:26: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修煉圓滿這七個階段 大道 離你就不遠了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不管你是誰,總有你的道在等著你,你將以你的方式度過你一生。但是對於潛心修行的人來說,只有參悟真義才能功德圓滿。如果你修滿這七個階段,那麼大道離你就不遠了! 

第一階段:敬信

修道者必須有堅定的信仰,正所謂“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則道可長,蒂固則德可茂。”只有懷著十分的恭敬心和堅定不移的信心才能在修道過程中長持本性,不迷失自我,離魔近道。

同樣,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工作也好,學習也罷,帶著信仰前行,才能保持鬥志,才能持之以恆地去做好每件事。 

第二階段:斷緣

司馬承禎說:“斷緣者,斷有為俗事之緣也。棄事,則形不勞;無為,則心自安。恬簡日就,塵累日薄,跡彌遠俗,心彌近道,至聖至神,孰不由此乎?”。

這裡的斷緣,需要解釋的是不是讓人斷除一切關係,而減少不必要的關係,不為世俗所累。比如,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很重視朋友關係,朋友有很多,但非常累,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去思考,整日奔波於各種應酬中,就是一種被“緣”所累。

第三階段:收心

司馬承禎認為:“心為一身之主,百神之帥。靜則生慧,動則成昏”。



收心的關鍵是心時刻保持清淨節欲,不妄為、不妄動、不妄想,不執著於得失、成敗或任一事物,自然就能做到收心。

現在社會貧富差距較大,社會不公現象也時有發生,為人處事一定要先“收心”,不妄自菲薄,不與人盲目攀比,遇到困難波折,先從自身找到癥結所在,然後調整心態,積極努力面對人生。

第四階段:簡事

司馬承禎認為:“知生之有分,不務分之所無,識事之有當,不任事之非當。任非當則傷于智力,務過分則弊於形神。身且不安,何能及道?是以修道之人,莫能斷簡事物,知其閑要,較量輕重,識其去取。非要非重,皆應絕之。”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過多的雜事瑣碎一定會牽扯修行,真正的修行人在滿足一定生活條件後,不會去為了名利二字而做無謂的社交、無益的營謀。

第五階段:真觀

司馬承禎這樣認為:“觀本知末,又非躁竟之情,是故收心簡事,日損有為,體靜心閑,方可觀妙”。修行人要排除雜念,摒除物欲,專注于修道一事,這樣自然明悟開智。

第六階段:泰定

司馬成禎認為:“出俗之極地,致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之畢事”,即此階段為接近“道”的一個階段,這時,修行人本身所具備的智慧已經開明,是以更需持定不懈,才能深證真常。

第七階段:得道

司馬承禎認為,通過以上六個階段之後,就會功德圓滿,會修得形神合一,長生久視。不過,個人覺得,即是不能成仙,也必定活得瀟灑,活得快樂,活得長壽!

道教,絕不是世人想得那樣只會修仙,道教的很多精神和思想都是教會人擺脫煩惱,減少痛苦,追尋自我和快樂。希望我道日益盛,福生無量天尊!

圖文源自互聯網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