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識與心、意的關係

張貼者:黑糖
閱讀人數:13824人 張貼日期:2024-03-13 08:00:00
1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在佛教典籍,尤其唯識的相關論典中,經常可見到「心」、「意」、「識」三個名相,究竟這三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云:「心、意、識三,體雖是一,而訓詞等義類有異,謂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別故名識。」心意識三者並沒有差別,指的都是一個「心」,但唯識家為了說明「心」的活動過程,而將這三個名詞賦予不同功能,以便告訴大家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一般而言,「識」的主要功能是了別,指的是前六識;「意」的主要功能是思量,指的是第七識──末那識;「心」的主要功能是集起,指的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分別說明如下:

(一)識──了別,前六識

說到識,指的是前六識,前五識讓我們能感受外境,第六識則有了別的作用。常聽人說:「你不了解我的心。」其實,最不了解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這是因為我們的第六識善變易轉,捉摸不定所致。

有人問:「天堂、地獄在哪裡?」其實,天堂、地獄就在我們的心中,實際上,五趣、六道,也都在我們的心中。如果我們一心向善,則成佛有餘;一心向惡,則萬劫難返。

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前世、今生、來世,是不可分割的生命整體。第六識的好壞,不但在此生扮演著重要角色,也預示了來生的幸福,因此,對於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可不慎!

(二)意──思量,末那識

「意」的主要作用是思量,所以「意」通常用來指末那識。

眾生之所以紛爭不已,煩惱不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有個堅固的「我執」在作祟。無始以來,末那識恆常審查阿賴耶識為常我,因而產生以「我」為中心的種種執著,牢牢的盤據在我們的心中,並與我痴、我見、我慢、我愛四惑,掉舉、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等八大「隨煩惱」互相呼應,而產生種種煩惱,讓我們惛懵無知,顛倒妄想,進而起惑、造業。

由於末那識是前六識之所依,又能忠實的將前六識的善、惡種子,傳達給阿賴耶識,因此可說是染、淨,凡、聖的樞紐。



只要末那識還是執著這個「我」,即使前六識行善,還是有漏之善。一旦末那識打破執著,達到清淨無漏的境地,前六識才得以隨心所欲成辦無漏善業,到了這個時候,舉手投足皆是清淨道業。

(三)心──集起,阿賴耶識

心,通常指阿賴耶識,有「集起」的意思,因為它能集合諸法種子。阿賴耶識,有「倉庫」的意思,中國話翻譯為「藏」,因此又稱「藏識」。「藏」,本身包括有三種意義:

1.能藏:

意指阿賴耶識,含藏一切諸法的種子。這些種子就是我們平常言行思想所遺留下來的習氣勢力,由於它們存藏在阿賴耶識中,在遇緣成熟之前,得以經久不失。

2.所藏:

這是對應「能藏」來說的,指阿賴耶識是一切善惡種子所依藏之處。我們藏於阿賴耶識的種子,遇緣起現行後,所做的、所說的、所想的,雖然在當下已經過去了,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所有的造作,一點一滴,不論好的、壞的,都會留存在八識田中,所以阿賴耶識是這些受薰染種子的「所藏」處。

3.執藏:

這是從阿賴耶識和末那識之間的關係來看。由於阿賴耶識恆常被末那識執著為常我,令我們隨時隨地,時時刻刻都記著有「我」,「我」的感覺,「我」的錢財,「我」的親友……所以阿賴耶識又稱「執藏」或「我愛執藏」。

其實,「能藏」、「所藏」、「執藏」,指的都是一個「阿賴耶識」,由於角度不同,就有三種不同的名稱。好比一個婦女,兒子稱他「母親」,丈夫叫他「妻子」,父母喚他為「女兒」。

阿賴耶識既含藏了一切善惡種子,又為七轉識所薰,藉由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種子生種子等心理活動,展開我們的生命歷程。



因此阿賴耶識就像深淵般深廣無窮,一旦經歷外境的風吹拂,因緣聚合成熟,便會掀起七轉識的浪潮。

依阿賴耶識的功能而言,由於阿賴耶識所緣的對象是種子、根身和器界,因此擁有下列三種功能,使我們與內外諸法,發生密切的關係:

1.執持種子:

指阿賴耶識含藏一切諸法的種子,並且一直保留著,直到種子遇緣成熟,生起「現行」為止。換言之,這些種子即使未遇因緣,也不會因時間久了而消失,可以歷劫不壞。

2.執持根身:

根身,指的是我們的肉體色身。阿賴耶識由於執持一切善惡業的種子,所以是受報的主人翁。當人的大限到來時,阿賴耶識最後離開;受生母胎,也是阿賴耶識最先來到。在這一期生命中,阿賴耶識執持著眾生的根身,它們之間有著「安危與共」的關係。當其中一方狀況不佳時,另一方也呈顯疲弱的狀態;其中一方狀況良好時,另一方也呈現良態。

因此,當我們睡眠或悶絕的時候,儘管前六識沒有活動,但由於阿賴耶識執持著我們的根身,所以不會朽壞。另外,像歷史上一些高僧大德可以入定數月不吃不喝,卻能安然存活,這也是因為有阿賴耶識維繫著肉體的生命。

3.變現器界:

器界,又稱「器世間」,如山河大地、房舍物器等,物質世界均屬之。它們都是由阿賴耶識中的「共相種子」所變現的諸相,如果從業力的角度來看,則是因眾生「共業」感得的依報。

這樣的情形,就如佛教有一則「一水四見」的譬喻:我們所見的江河流水,在具足福報的天人看來,是青色的琉璃世界;在罪業深重的餓鬼看來,成為一團猛烈的火球,或是一灘穢濁的膿血;傍生界的魚蝦見了,則是一座美麗的水晶宮殿,可以在裡面安身立命。



這說明了客觀的世界裡,並沒有獨立的境界,眾生所見到的一切,都是隨著各自的業識所「變現」。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