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不肯承當

張貼者:憨憨的小螞蟻
閱讀人數:7753人 張貼日期:2024-09-21 08:00:00
1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不肯承當

藥山惟儼問高沙彌:「聽說長安很熱鬧?」高沙彌說:「長安是很熱鬧,但我的心很平靜祥和。」藥山問他:「你這個境界是從看佛經得到的,還是向老師請教以後得到的?」高沙彌說:「都不是。」藥山又問:「很多人跟你一樣,不看佛經也不向老師請益,為什麼他們得不到?」高沙彌答:「不是他們得不到,而是他們不肯承當。」

本則講的是身處鬧市仍能保持平靜祥和的心,這是來自觀念上的認知以及修行禪定的工夫。如果僅有認知,並不易達到這個境地;如果僅靠定功,出定一久也不易把握維持。唯有從觀念上時時提醒自己勉勵自己,同時在內心的訓練上經常注意心中的平靜與安定,二者相輔相成,就能恆常處於心平氣和的狀態。

高沙彌這位小和尚已有這麼深厚的工夫,實屬不易。藥山問他是從經中看到的還是哪一位善知識教他的,他說都不是。藥山又問:「很多人都跟你一樣,不看佛經也沒有老師教,為什麼達不到你這樣的程度?」他回說:「只因他們不肯承當。



」也就是說,他是能夠承擔,所以自悟自證不假外求。承擔是內心的工夫,隨時隨地把生命投注在內心的平靜狀態以及平日所吸收的觀念上。佛經和老師對他一定有所啟示和教導,但這都已變成他自己內在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他已獨立自主,他的境界已不等於來自佛經或老師,否則僅是知識性的觀念而已。如係來自佛經及老師,很可能知識止於知識,教訓歸於教訓,跟他內在的生命,無法結為一體。那對於他的舊觀念、老習慣的改善,並不能產生決定性的功能。

有些知識分子,看過不少佛書佛經,也有能力講解佛經和祖師的論典,並且自以為能夠助人明心見性,但他們自己的身口意三類行為,所謂七情六欲,都與一般人沒有兩樣,比如高傲、自負、要面子、鬥勝負、論人臧否、計較金錢、兩舌、惡口、酗酒、耽淫,甚至搞婚外情。照道理他們既然懂得佛理,應該不至於如此,可見他們具備的知識學問和內心世界的人格修養,並不相應,這便是不肯承擔,不肯把佛經和老師的教示從內心加以體驗、實踐。高沙彌已能做到如此,所以在任何情況下,他的心都是平靜祥和的。

資料來源:《公案一○○》◎圖文源自網路資訊,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處理。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