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換個立場,你可以看到不同的視角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17853人 張貼日期:2018-01-19 10:15:17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作者,臺大教授蔡璧名,將她在兩岸熱烈好評、超過三十萬點閱觀看的「莊子」線上課程重新整理成《莊子,從心開始》一書,以淺白的語言,契合現代生活的事例,解讀莊子的治身心之道,讓讀者能輕鬆領會,並且活用於日常生活中。

寓諸無境──
還有比議論是非更重要的事。

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本文節錄自莊子經典內《齊物論》章節)
莊子說:「何謂和之以天倪?」如何在最自然的分際裏,調和各執一詞的雙方?當你有認定的是非標準的時候,就覺得一定要把是與非爭辯得清清楚楚。

我有這樣的經驗,好朋友忽然不再連絡,因為一點無奈、一點誤會還有一點算不上爭執的爭執。一年後,我們重逢,重逢的感覺非常溫暖,因為覺得屬於我們的席並不是散了,我們又重逢了。還有必要談一年前的事嗎?根本就沒必要。

那如果沒必要,當初為什麼要在意、為什麼要失聯?所以,往後一想跟朋友爭辯就自問:「我們要絕交嗎?」如果沒有要絕交,那現在就可以把在意的、煩憂的事從心上卸下了。





《聖經》說:「不可含怒到日落。」含怒到日落還太久了,我們相愛又能有幾年呢?為什麼要這樣爭辯不休呢?太不實際了。

怎麼樣才能在自然的分際裏調和?莊子說「是不是」,很多事情,在當下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委屈。

可是學《莊子》以後,換個立場來看,對於原本覺得對方不對的,你因此能「是」,這個「是」當動詞,就是去肯定那原本你認為「不是」的,看到他值得讚美、值得鼓勵的部分。

「然不然」,你原本不以為然的,能找到對方其實也有道理的地方。「是若果是也」,你的心會有餘地去想,自己覺得對的那件事真的一定是對的嗎?如果不一定,「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那你堅持對的跟他覺得錯的,是是非非,也就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你認同的就一定對嗎?如果不一定的話,那它跟你所不認同的也就無所分別了。

我們常常因為看到的片段、看到的光線、視角不一樣,對一件事就有完全不同的認知。如果我們能承認人不是完美的、不是全知的,自己可能會看錯、可能會聽錯,就不會在一個僵持不下的局面裏如此堅持。

我們生命中最難接受的,就是跟自己不同立場的人。

其實有時候想想,你覺得跟你不一樣的人就是傻子,是因為沒看清楚事實,但如果兩邊的人都這麼想,到底是誰沒看清楚呢?

還有,我們是真心希望別人都跟自己一樣嗎?如果你的世界是可以在虛擬世界裏先調好程式再開始你的一天,你會希望今天遇到的每一個人想法都跟你一樣嗎?

想像一下,如果真的每個人想法都一樣,老師、上司問問題的時候,同學、同仁們會同時跟你一起舉手。請老師延期考試或家中有事懇請老板允你一人提早下班的時候,同學、同仁們竟跟你一起發聲,做出完全一樣的動作跟聲音。





真有這樣的日子,你可能過三天就覺得無聊透頂。但矛盾的是,當我們發現別人跟自己不一樣的時候又會不以為然。

莊子要我們了解:「化聲之相待。」聲音為什麼會有變化?就是因為有不同的聲音相對而生,是非對錯之辯也正是因為有不同的觀點相襯才成立。

一旦不再對立,「和之以天倪」,放下那個對方只要跟你不一樣就非吵起來、非對立不可的想法,在天然的分際裏調和。你便會了解,不同的價值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變化那樣地自然。「因之以曼衍」,「曼衍」是可以無窮無盡推擴。

你怎麼樣適應春天?又是怎麼樣對待秋天?是添一件薄外套嗎?那夏天呢?煮鍋冬瓜茶嗎?

你徹底明白人就是有所不同,所以能夠包容、體諒。但能體諒人並不表示沒有是非,而是你能在這處境裏,不讓這個事件、那個人,變成你心裏的不愉快、執著或牽掛。你慢慢會知道怎樣去應對,所以都能順應包容,體諒四季更迭、殊異物候,這麼悠遊地走完一生。


《莊子,從心開始》與暢銷書《正是時候讀莊子》皆為逐字解說《莊子》內篇前三篇:〈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

兩書不同的是《莊子,從心開始》用更淺白的語言及現代生活事例解讀,另增加可應用身心修鍊操作的〈體驗古典〉單元。



而《正是時候讀莊子》則是以漫畫方式,白話逐句解說原典。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