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保健文章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

張貼者:🛂玉芬
閱讀人數:17120人 張貼日期:2020-04-24 08:0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汗的筆順「汗」的筆劃順序動畫演示國字「汗」怎麼寫- 筆順字典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這幾種異常出汗,可能是疾病信號!(寒濕體質)


你知道嗎?

身體某個部分時常出汗,能一定程度上反應你身體的疾病情況。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這幾種異常出汗,可能是疾病信號!(寒濕體質)

出汗位置不同,代表不同疾病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

【建議】
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飽,否則容易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你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從西醫理論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
建議你每天用雙手或工具敲打雙腿。其中,重點是多次敲打,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你身體上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這樣適當的刺激達到調理肺經的目的。

3.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



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
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你體內的血液循環多半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
平時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驚嚇過度更傷心脾。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5.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腋下分佈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過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徑過大。如果汗液氣味很大,是因為你的飲食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
汗腺過大時,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激光治療。



飲食也要清淡,少鹽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手心、腳心出汗=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而且血虛。

【建議】
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盡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飲等。

7.背部出汗=陰陽虛弱、極度疲勞
背部汗腺分佈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建議】
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要豐富、有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女人還可以早晚做15分鐘瑜伽冥想。
多多注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吧。



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

萬病之源就是寒濕體質

1、“虛”的感覺是怎麼樣?
“虛”的體質是覺“累,疲勞,犯困,沒有精神”等;體虛最大的二個原因就是我們生活習慣不好與工作壓力大而引起;比如一個人生活習慣經常晚上很晚睡覺,或者說睡眠不好,則第二天就容易疲勞;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大,經常超負荷工作,經常很煩惱,情緒不好,就容易讓身體疲勞;而讓身體經常處於這種疲勞中,我們器官的機能就開始下降,我們體質就是這樣開始變"虛"。

2、“寒”的感覺是怎麼樣?
“寒”的體質是感覺“ 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冷 ”等;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沖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3、"濕"氣的感覺怎麼樣?
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濕”氣,一個身體“濕”氣重的人,就像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重與不舒服。





【特別注意】:寒濕氣容易進入我們身體的5個主要通道是

①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②前胸的“膻中穴"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③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把一塊木頭放在一個“陰暗潮濕”的地方,這塊木頭很容易變質,發霉,長蘑菇等;我們女性的子宮,卵巢若長期放在這樣一個“寒濕”盆腔環境中,女性婦科就容易出現各種病變,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護好。

④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⑤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漆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症狀;“寒濕體質”是萬病之源,而體質"虛弱"的人,寒濕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身體。

所以當人體因各種原因感覺疲勞時,就可以通過排寒濕和補充陽氣及時恢復體力,不要讓身體器官在疲勞中變"虛";從而導致寒氣進入我們體內。中醫講:虛則補,寒者熱之。


4、"凝"的感覺怎麼樣?
當體內"寒濕氣"時間長了,就容易身體"凝"的現象;"凝"的意思是循環慢和代謝慢;身體容易酸,痛,身體不舒服;

5、"瘀"的感覺怎麼樣?
"瘀"的時間長易出現阻塞,身體易酸痛,麻木,脹痛,混身不舒服,還疏通過程中痧點全是黑,紫色的;

6、"阻塞"的感覺怎麼樣?
"阻塞"時間長了就容易生病,每個人的生病情況不一樣;

7、"瘤"的感覺怎麼樣?
長"瘤"不可怕,怕的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容易變異形成癌病;

8、"癌"的感覺怎麼樣?
是個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為避免風寒,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
最簡單的補血法——晚上泡腳
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都匯集於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


1.晚上泡腳為什麼能補血?
血虛、血淤導致手腳冰涼、舌質黯淡、臉上有斑、心臟發緊、憋悶、喘不過氣,晚上泡腳可以活血化淤;疏通腎、肝、脾三條陰經,方法就是在熱水中放紅花(味辛,性溫,歸肝經和心包經,能破血、行血、和血、調血)。

2.泡腳的竅門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
夏天泡腳,祛濕除熱;
秋天泡腳,清腸潤肺;
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便秘:水中放鹽,可以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腳臭:水中放醋,祛除腳臭、防治腳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濕。

脾胃虛:水中放生薑、陳皮、薄荷,暖脾胃,祛濕邪。

痛經: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白芍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風濕骨痛、怕冷怕涼:水中放乾姜,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糖尿病(陰虛所致):水中放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花椒祛濕,黃芪補氣固表,透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發揮藥力。

【泡腳五禁忌】

1、忌剛吃飯或空腹後泡腳,應飯後半小時後。
2、忌水溫過高,應40-50度。
2、忌時間過長,應20分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3、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




4、經期或妊娠期婦女、有出血症狀的病人不可泡腳。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有關汗的小知識】顏色揭示不同毛病?突然多汗恐有隱疾?-健康解「迷」-健康-Lifestyle Channel-經濟通ET Net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