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鴕鳥心態

張貼者:🛂Angela
閱讀人數:19369人 張貼日期:2021-06-02 12:12: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鴕鳥行為
鴕鳥生活在炎熱的沙漠地帶,那裡陽光照射強烈,從地面上升的熱空氣,同低空的冷空氣相交,由於散射而出現閃閃發光的薄霧。
平時鴕鳥總是伸長脖子透過薄霧去查看,而一旦受驚或發現敵情,它就乾脆將潛望鏡似的脖子平貼在地面,身體蜷曲一團,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偽裝成石頭或灌木叢,加上薄霧的掩護,就很難被敵人發現。

當一隻鴕鳥碰到一隻獅子時,鴕鳥會本能的逃跑,但是當被追的難以逃脫時,就會將頭埋進沙子裡,最後這隻鴕鳥的命運可想而知。
不知道大家是否騎過鴕鳥,鴕鳥不喜歡被人騎,它是一種能以 60 公里時速不斷地狂奔 3 小時都毫無倦怠的巨型危險鳥類。
然而人們為了感受騎在大鳥身上的樂趣還是想出了辦法讓鴕鳥就犯,是啥辦法呢?用小袋子套住鴕鳥的整個頭部,這時的鴕鳥就如同頭埋進了沙子裡而安定了下來,乖乖就範,於是人就可以坐在它的身上。
鴕鳥的速度,可達時速 70-80 公里(逃命時更快),獅子的時速可達 80 公里,但是鴕鳥可以 70-80之時速持續奔跑 30 分鐘,但獅子卻只能維持幾分種就累了。

鴕鳥的前爪強壯而鋒利,必要時能把獅子殺死。
可是鴕鳥往往忘了它自己的優點,選擇了逃避,也選擇了死亡。
鴕鳥心態 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入草堆里,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
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事實上鴕鳥的兩條腿很長,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如果不是把頭埋藏在草堆里坐以待斃,是足以躲避猛獸攻擊的。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是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


鴕鳥心態在心理學又稱鴕鳥綜合症(Ostrich Syndrome,美國心理學家Elliot Weiner提倡)。




鴕鳥在遭遇危險時會把頭埋入沙坑,蒙蔽視線自以為安全,是種逃避現實、視若無睹、推卸責任、自欺欺人的心理。

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
與「鴕鳥心態」類似的說法即「掩耳盜鈴」或「視而不見」。
鴕鳥想法 其實,動物學家已經在為鴕鳥翻案,他們觀察研究,發現鴕鳥的兩條腿很長,跑得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它逃跑的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不致於把頭埋藏在草堆里,束手就擒,因此要還原「鴕鳥心態」的真相。
現代的人,也要為「鴕鳥心態」翻案,做事時遇到困境,可以另覓他途,千萬不要消極的坐以待斃,也不要「因噎廢食」,應該以發揮能動性、智力,勇往向前。

人生其實就如戰場,不要計較一時的成敗得失,在前方的戰士,打勝戰固然有成就,打敗仗而能夠全身而退,也是不容易的事。

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於沒有把握的事情躲避一個也未嘗不可,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大丈夫能曲能伸。
所以希望有「鴕鳥心態」的人,要跟動物學家一樣,為自己翻案。
鴕鳥政策 「鴕鳥政策」是個廣泛使用的國際性成語,在歐洲各主要語言中,如英語、法語、俄語、德語中都有,而且被吸收為漢語成語。
這個成語原自非洲,最初見於1891年9月1日英國的一家刊物上,後來陸續進入其他許多民族的語言中,成為一個世界普遍通用的形象比喻,常用來指那些不願正視現實的政策或不敢面對險情的行徑。
據說鴕鳥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把頭埋到沙子裡,以為這樣別人就看不見自己了,殊不知,自己大大的屁股露在外面,更加引人注目。

鴕鳥遇到危險時只顧把頭埋入沙堆中的說法是不真實的;但以訛傳訛,卻把對鴕鳥錯誤的認識當成一種有趣的人世現象的比照,形成了「鴕鳥政策」這一成語。

鴕鳥政策是經濟管理學中的名詞,也常用於政治場合。




鴕鳥政策指的就是在周圍環境發生變化時,企業的管理政策不能及時隨之變化,從而導致決策失誤,也可以指一種迴避現實的主觀逃避政策,與「自欺欺人」意義相近。

【材料引申】
後來,人們把鴕鳥的這種生理應對策略引申為人類的處事心態,被稱為「鴕鳥政策」。
在政治、經濟、社會學領域除鴕鳥心態外還有「鴕鳥效應」「鴕鳥哲學」等說法。
相關事例 古代神醫扁鵲發現蔡桓公身體有病,三番五次勸說蔡桓公治病,但蔡桓公卻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不聽扁鵲勸告,堅決不治療,結果最後病入膏肓時再找扁鵲治病,此時扁鵲已知蔡桓公由於延誤了治療期而患了絕症,不可能再治好,於是他逃向了秦。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美國參議員吉姆史達戴爾在越戰時擔任美國海軍的飛行員,他的飛機被北越擊落,跳傘逃生卻被抓到,直接送入號稱『河內希爾頓』的戰俘營,飽受刑求虐待。

吉姆勇於面對殘酷的戰俘生活,並以堅強的意志力領導營內許多美國戰俘度過難關,終於熬到越戰結束平安回家,得到全國人民的敬佩。
當吉姆回想起那些沒有撐到最後的戰友,他哀痛的說:『他們太樂觀了,根本不願意面對現狀。
他們總是告訴自己聖誕節前戰爭會結束,然後可以回家過節,落空之後繼續希望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可以回家,再度失望之後又期待感恩節可以離開。

你知道嗎?我想那些人最後是死於一次次夢想落空的心碎。
欺騙的行為也是鴕鳥心態,說一個謊,得再說 10 個謊來圓謊。
誠實,勇於認錯是勇者的行為,也是直接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現實表現 政府官員有了鴕鳥心態,就是無能;老師要學生髮言,學生一個個噤若寒蟬,都是鴕鳥心態。




社會上有一些人「遇食頸如鶴,遇事頭如鱉」,這就是鴕鳥心態。
很多人做事,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也是鴕鳥心態。
甚至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眼不見為凈」,乃至「因噎廢食」,都是鴕鳥心態。
在一個團體里,鴕鳥心態的人太多,這個團體的公權力一定不張;辦公室里,太多鴕鳥心態的人,辦事效率一定不好。

逆境、困難,有助於激發潛能;有鴕鳥心態的人,無疑是扼殺自己的天分,終至自掘墳墓。
影響危害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
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

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裡,自以為安全,其實不然。
殊不知,風險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也無法完全避免,你必須勇敢去面對,勇敢地去承擔,因為逃避不是辦法,逃避責任的同時你很可能就喪失了權利和成功的機會。

我們經常會遇到障礙與重擔,如果選擇繞過,可能會因此失去成功的機會,逃避的代價註定會是失望。
面對危機,主動出擊是最好的防禦。

只有迅速採取行動,果斷承擔責任,才會把損失降到最小。
相反,如果遇到危機總辯解說「這不是我的責任」,試圖做「鴕鳥」,則後果不堪設想。





【名家名篇】
星雲大師:鴕鳥心態是人生的墳墓 '駝鳥心態'是形容駝鳥遇到危險,便會把頭埋入草堆里,以為自己眼不見就是安全,稱之為'駝鳥心態'。 '駝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儒弱行為。
有駝鳥心態的人,不敢面對現實,不敢擔當責任,平常大言不慚,遇到事情來臨就畏縮不前了。
政府官員有了駝鳥心態,就是無能;老師要學生髮言,學生一個個噤若寒蟬,都是駝鳥心態。
社會上有一些人'遇食頸如鶴,遇事頭如鱉',這就是駝鳥心態。

很多人做事,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也是駝鳥心態。
甚至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眼不見為凈'乃至'因噎廢食',都是駝鳥心理。
有正義感的人,嫉惡如仇,勇敢地打抱不平,仗義直言,為公義寧可自我犧牲,也要為大家伸張正義,這是因為他們沒有駝鳥心態,所以應該受到讚揚。
在一個團體里,駝鳥心態的人太多,這個團體的公權力一定不張;辦公室里,太多駝鳥心態的人,辦事效率一定不好。
逆境、困難,有助於激發潛能;有駝鳥心態的人,無異扼殺自己的天分,終至自掘墳墓。
其實,現在動物學家已經在為駝鳥翻案,他們觀察研究,發現駝鳥的兩條腿很長,跑得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它逃跑的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不至於把頭埋藏在草堆里,束手就擒,因此要還原'駝鳥心態'的真相。
我們現代的人,也要為'駝鳥心態'翻案,我們做事,此路不通,可以另覓他途,千萬不要消極地坐以待斃,也不要'因噎廢食';我們應該以我們的能力、智慧,勇往向前。

人生其實就如戰場,不要計較一時的成敗得失,在前方的戰士,打勝戰固然有成就,打敗仗而能夠全身而退,也是不容易的事。




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所以希望有'駝鳥心態'的人,現在要跟動物學家一樣,可以為自己翻案吧!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