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生活小故事

《娑婆訶》(Svaha: The Sixth Finger(link is external)) (電影版)

張貼者:🛂孟吟
閱讀人數:17174人 張貼日期:2021-03-23 13:55: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電影【娑婆訶】Svaha: The Sixth Finger | 사바하 | Sabaha 娑婆诃 

電影【娑婆訶】Svaha: The Sixth Finger 是2019年上映的一部韓國懸疑驚悚片,電影【娑婆訶導演張宰賢執導,演員有李政宰、朴正民、劉智泰等領銜主演,電影【娑婆訶劇情敘述兩大宗教懷疑幾宗命案跟某邪教組織有關,進而聯合一起積極調查、蒐集證據,是一部闡述關於宗教思想辯證的故事,同時也傳達「善」和「惡」都在己心的一念之間。電影【娑婆訶】Svaha: The Sixth Finger未於台灣正式上映院線片,僅由線上觀影平台Netflix獨家代理的韓國電影,當時在韓國上映時為首週票房排行冠軍。


 電影【娑婆訶對我來說算是一部有趣的電影,事實上並非偏頗任一宗教,個人一開始看電影劇情介紹時就覺得蠻有興趣,劇情主要講述佛與魔之間的不同,佛修到最後走火入魔,變成「魔」, 「佛」與「魔」最大的不同是「佛」是有慈悲心的,但「魔」則是有瞋癡心,然而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是在說明很多時候「心之所欲,操之在己」,只要有向善悔改的心,就算是「魔」當下有向善之心也即乘佛道,然而修行再完好的完人只要一有心邪不正,同樣也會墮入魔道之途。      

 
娑婆訶代表哪六種意思?
電影【娑婆訶其實要傳達的東西還蠻多,電影中心主軸就是對於「宗教」的討論, 雖然電影的片名取名叫做【娑婆訶】(사바하), 看似針對佛教,且英文片名「The Sixth Finger」直譯為「第六隻手指」,事實上「娑婆訶」同時代表了六種含義:「成就、吉祥、增益、息災、圓寂、無往」電影【娑婆訶融合了基督教故事、引用聖經及馬太福音的篇章故事作為電影【娑婆訶】劇情架構,是一部同時結合基督教、佛教的電影。

  娑婆訶傳達萬物同宗
電影【娑婆訶사바하 不僅僅在於佛教的教義探討而已, 甚至「佛教」教義不是這部片的主要重點, 背後要探討傳達的其實是「萬物同宗」, 是一部討論宗教根本精神的電影, 電影【娑婆訶很多地方都運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 像是「魔」與「佛」其實是一線之隔,闡述 「魔」有可能變成「佛」,「佛」有可能變成「魔」……等等。  如果有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有可能會不喜歡這部電影,畢竟電影【娑婆訶把「基督教」跟「佛教」融合在一起, 各取了兩宗教的一點來作為故事元素,甚至引用馬太福音第2章第16節的《希律屠嬰》作為故事起源的改編, 充滿了二元一體論的探討,諸如:「永生」與「死亡」、「命運」與「命運」……等等。

電影【娑婆訶】劇情解析:結合兩大宗教為故事由來
電影【娑婆訶】 有趣的地方也在於結合「基督教」與「佛教」, 這兩個宗教平常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不可能兜在一起,但電影【娑婆訶敘述兩派人馬分別信奉「基督教」與「佛教」, 因為懷疑某一團體為邪教組織,於是這兩個宗教聯合起來,要共同揭發這個疑似邪教的團體,並且展開調查其是否有斂財與不法。 然而隨著一步步追查之下,除了有人因此喪命之外,也陸續發現過去許多失蹤少女都跟此一邪教團體有關……。

強大的故事設定
《娑婆訶》光是開場幾分鐘的畫面就緊緊抓住觀眾的情緒,以在西方象徵著惡魔的黑山羊出發,利用嗜血性格與醜陋的外貌給我們建立先入為主的觀念,之後在隨著劇情進展帶出朴牧師與組織成員分別「追查目標」的兩條故事線,正式把電影引向正、邪雙方的衝突與對立。

有意思的是,電影融合了傳統佛教、薩滿教、異端邪教的元素,經書與壁畫上的種種隱喻暗示,都讓故事變得更加神秘不可預測。
 

強大的故事設定 《娑婆訶》光是開場幾分鐘的畫面就緊緊抓住觀眾的情緒,以在西方象徵著惡魔的黑山羊出發,利用嗜血性格與醜陋的外貌給我們建立先入為主的觀念,之後在隨著劇情進展帶出朴牧師與組織成員分別「追查目標」的兩條故事線,正式把電影引向正、邪雙方的衝突與對立。

有意思的是,電影融合了傳統佛教、薩滿教、異端邪教的元素,經書與壁畫上的種種隱喻暗示,都讓故事變得更加神秘不可預測。



 

片名「娑婆訶」在《大悲咒》中有著成就、圓滿、警覺、無住、息災、增益、吉祥等涵義,基本上就是成佛該具備的一切條件和成就。當然我不是什麼宗教專家,無法深入解析眾多符號所各自代表的意義,不過就個人看完《娑婆訶》的第一想法,並不會覺得導演張宰賢在故弄玄虛,反而佩服他在電影裡暗藏這麼多考究細節的同時,也能清楚講完一個結構完整、帶有明確核心主題,又不會讓人難以消化的懸疑故事。  


「迷信」造就悲劇
電影【娑婆訶故事開頭的背景時間始於西元1999年,敘述鄉下某一家庭生下一對雙胞胎姐妹,媽媽因為難產而死,後來爸爸也上吊而亡,其中雙胞胎姐姐的外型模樣與常人不同,長久以來家庭都視她為怪物, 並認為她是不幸的象徵、悲劇的來源,一直被隔離囚禁在獨立房間,與家人分開住,且沒有為這個姐姐報戶口(幽靈人口),只有妹妹定期為她送飯菜維持生活。

惡念歧視才是真正的「魔」
電影【娑婆訶以科學的角度來說,姐姐根本就是因為外表的畸形特別,再加上鄉下民風不開化、迷信,所以導致姐姐被家人排斥,把遇到不好的事,都怪罪在她身上,將她視為招來厄運的禍首,反觀姐姐這個角色,事實上是被家人長期囚禁的可憐人,在故事中被當作為「魔」的化身, 然而人的惡念與歧視,才是真正更可怕的「魔」。

善與惡,佛與蛇

首先導演先以片中角色對「雙胞胎姊姊」的態度呈現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再透過牧師調查組織的過程顯示善、惡難以辨別的一體兩面,進而衍伸到宗教信仰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如同片名所說,我想這都是追尋最終真相之外,《娑婆訶》這部電影「在過程中」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如同片頭那位身上長著黑毛的嬰兒,家人把她終身囚禁於房間之中,好像犯下什麼天大過錯一樣,成天試圖以虔誠的信仰來洗刷罪孽,卻不曾付出屬於家人之間的關懷,給她自由成長的機會。忠心為活佛金帝釋付出的信徒同樣也是如此,就因為他在我們人生最黑暗的時期,給予自己能繼續活下去的希望,此後便對他深信不疑,也不曾質疑這些年來所作所為是否脫離自己本性,永遠被外在洗腦蒙蔽,就像是金帝釋這位假佛終究無法參透「娑婆訶」的真正意義,一味追求永生一樣。

 

電影【娑婆訶】營造懸疑氣氛出色
電影【娑婆訶前段所營造的詭異氛圍,算是相當出色,鋪陳了許多佛教的故事,並引用大乘佛教等名義,以及81魔軍……等等,事實上這些引用可能都不具有客觀的事實性,也猜測是電影為了穿鑿附會的衍伸,提到「四大天王」存在,與印度的惡鬼……等等,我個人認為以上都不是電影【娑婆訶的故事重點,這些只是要賦予電影劇情更有宗教故事性的吸引力而已。  

電影【娑婆訶壁畫傳說,故事裡提到本來的魔軍,因為心念向善,所以後來也成為佛祖手下的天王, 這個傳說其實就是電影要傳達的重點,「魔」如果向善,也可以成為「神」,反之「神」若向惡,也會變成「魔」。  

「命運」VS.「運命」

電影【娑婆訶】 中所謂的「成佛」是達到至善圓滿,傳道至日本變成是「戰勝軀體」,也是人類最終的極限即是「永生」,電影【娑婆訶邪教大魔王其實原本是一個已得道圓滿的修行高僧,也曾被說是「彌勒轉世」, 是已經跨越人體極限得到「永生」的人 ,但是被預言將會有一個宿命天敵出現結束他的生命,自此之後,這個大魔王開始計畫性的撲殺所有符合預言條件的女嬰。 這也是象徵「神」轉變為「魔」的電影寓意, 為了要阻止這個命運的發生,所以他順著這個命運預言,走向魔道的「歧途」。





宗教信仰存在的意義?      
然而這正是《娑婆訶》所要探討的主題,就因為對未知事物或未來的不安與恐懼,人們開始希望能透過某種方式來試圖掌握自己的命運,當然沒有成功還好,但要是在巧合之間因為「做了某件事而使自己達成目的」,所謂的「宗教迷信」也就這麼誕生。

當然《娑婆訶》並不是要批判這種現象,而是透過「野鹿園」的極端行為,提醒著我們「過度相信」的可怕。
 

雖然常聽人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信仰或迷信其實是一種理性與科學的表現,如同研究人員常在儀器上放包「乖乖」正是如此,雖然從現實來看這無法改變儀器故障的問題,但就因為乖乖取得容易,人們在理性的思考下,比起什麼都不做,更願意付出少量的成本遵從「迷信」來降低儀器故障的機率,反正就算失敗也不會造成太多損失。


娑婆訶故事架構取自聖經《希律屠嬰》
也許有些人覺得這部分不太合邏輯,為什麼一個預言就可以讓這個永生大魔王變性!?
從一個倡「善」的得道高僧,突然墮入魔道而變成殺人魔, 並且還計劃性培育專屬的手下「保護」他,
個人認為這就是電影【娑婆訶】Svaha: The Sixth Finger的寓意,

象徵人的貪婪與害怕,也是佛教所謂的「貪」、「嗔」、「癡」,怕失去現有的一切,所以開啟了不擇手段也要毀滅宿命天敵的意念, 所有符合條件的女嬰、少女都不放過, 雖然電影人物披著佛教的外表,
但是事實上電影故事角色設定就是改編聖經馬太福音第2章第16節《希律屠嬰》,聖經《希律屠嬰》 講述希律王因為有猶太人之王誕生的寓言而不安,於是為了殺掉耶穌,而下令殺掉只要小於2歲的小孩都不放過,電影【娑婆訶故事傳說架構可說是以《希律屠嬰》為劇本藍圖。



  「佛」與「魔」善惡一念間
劉智泰飾演的角色,象徵著修行得到的「佛」若有邪念,也會步向「魔」的道路,善、惡其實是存在一己之心,而朴正民飾演「廣目大王」的角色, 則是傳說故事的「魔」走向善的譬喻例子,標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象徵,之前滿手血腥,但當他意識自己的錯誤時,就轉念向善,有人或許會認為故事轉得很生硬、不合邏輯,但個人覺得就是電影【娑婆訶想要表達的概念,前面鋪陳的一堆佛經故事,都是為了後面的劇情進行呼應。  


電影【娑婆訶】結局 結論
電影【娑婆訶 個人認為還蠻有創意,畢竟敢去挑戰「宗教」議題的電影不太多,除了基督教、佛教兩教同時並存之外,內容大量運用了多處的對比,尤其像是比方說「永生」vs.「病」、「老」vs.「死」,「佛」vs「魔」,「死亡」與「再生」……等等, 或是佛教徒也參加聖誕節慶祝等等,尤其最後原本被家人視為是厄運的姐姐,居然轉化成為救世主的樣貌,幻化的樣子又從原本故事開頭以為的「魔」變成「佛」,很多時候都在一念之差,最後一幕的煙火也象徵著「再生」的寓意。

  電影【娑婆訶的故事架構或許稱不上完整嚴謹(如果執著去探討大乘佛教的教義……等等),但個人認為要傳達的宗教哲學,倒是還蠻耐人尋味的


事物的一體兩面

或許上述觀點看似有些脫離電影《娑婆訶》,但這兩者依舊有很大的關聯,對我來說,宗教信仰只是一種心靈的寄託,而聰明和愚蠢的差別,就在於能否判別自己該相信的事物。

如同結局牧師助手認為聖誕節是值得慶祝的日子,但《馬太福音》希律王因為從預言得知將會有一位新王誕生來取代他的位置,因此便下令殺死伯利恆所有兩歲以下的嬰兒,這看似快樂的「聖誕」卻是許多人的悲傷,不僅正好對應著《娑婆訶》的劇情,更顯示凡事都有一體兩面,從不同角度觀看就能有截然不同的面貌。


  結論  
整體而言,《娑婆訶》結合宗教、鬼怪、懸疑、偵探類型,在氣氛塑造上有相當高的水準,雖然比起題材類似的《哭聲》,張宰賢的《娑婆訶》沒有讓人氣到不行的劇情翻轉,故事較為簡單,使得結局謎底揭曉時有些無力,不過這依舊不影響電影主題的深度,片中不斷提出「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神(佛)在何方?」除了充分製造懸疑感之外,更是要給予觀眾自行解讀思考的空間,沒有絕對的善惡,只有自身當下的選擇,這才是電影想傳達的根本價值。




《娑婆訶》的六種意思你知道嗎?
http://www.vips.com.tw/DocLook?DocID=4355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