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知識的力量

「道教」之守庚申的由來

張貼者:🛂Vicky
閱讀人數:17248人 張貼日期:2021-07-13 11:3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守庚申,起源於道教避三屍之說。

歲次辛丑六月初二日庚申,守庚申。
守庚申,起源於道教避三屍之說。

道教說人身皆有三屍蟲(又稱三彭、三蟲),能記人過失,每逢庚申日,乘人睡時將人之過惡稟奏上帝。
故此日之夜晚應不睡以守候之,此即守庚申的由來。三屍蟲中之上屍名青姑,中屍名白姑,下屍名血姑;或說,上屍稱彭踞,中屍稱彭躓,下屍稱彭矯。

雲笈七簽卷之八十記載:上屍青欲,自號彭倨,變化九種,鳥頭蛇軀。
混沌無心,或沉或浮。貪欲滋美,華色自居。走作魂魄,司人過咎。斷人命根,氣散神遊。放浪三宮,小蟲無劬。

中屍彭質,號曰中黃。




愛欲自居,依腹逃藏。沉浮變化,形無常方。
執人魂魄,走作三宮。赤子馳競,使人發狂。欲性喪神,罪由小蟲。

下屍彭矯,貪欲自榮。
白色混沌,體無常形。依人兩足,亢□動人情。
言白得失,走作魂靈。三宮擾亂,赤子不寧。

“三屍”又稱“三蟲”“三彭”,其概念源於漢代緯書。人身皆有三屍蟲,能記人過失,每逢庚申日,乘人睡時將人之過惡稟奏上天。

《河圖紀命符》曰:“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紀。



惡事大者,奪紀,紀一年也;過小者,奪算,算一日也。……又人身中有三屍。三屍之為物,實魂魄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屍當得作鬼,自放縱遊行,饗食人祭醊。每到六甲窮(當為庚)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罪過。過大者,奪人紀,小者,奪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屍。
恬淡無欲,神靜性明,積眾善,乃服藥有益,乃成仙。”

道教承襲此說,以治三屍為成仙之要。
一方面,給三屍取名,並描述其各種罪行;另方面,提出種種治三屍的方法。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微旨》已引《易內戒》《赤松子經》及《河圖紀命符》言三屍之性質及危害,又在《遐覽》中著錄《三屍集》一卷,表明魏晉道教已視滅三屍為修道所必需。其後,南北朝至隋唐間,又有不少道書專論三屍及守庚申,《雲笈七簽》引錄為“庚申部”,載卷八十一至八十三。

其《太上三屍中經》雲:“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飽味於五穀精氣,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屍九蟲,為人大害。



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分毫錄奏,欲絕人生籍,減人祿命,令人速死。……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發落、口臭、面皺、齒落。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伐人五藏,少氣多忘,令人好作惡事,噉食物命,或作夢寐倒亂。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令人下關搔擾,五情勇(湧)動淫邪,不能自禁。”《中山玉櫃服氣經》則稱上屍名青姑,中屍名白姑,下屍名血姑。所述罪過大同小異。

這是說明了三屍對人的危害。從而對人一生中為什麼會出現各種貪婪、各種喪失良心道德、各種食色貪欲的現象提出了描述和解釋。可以說是古代道家在人的行為的發生原因做出的卓越貢獻。可以與今天的科學研究相對應。比如,下屍的存在可以對應今天的流行語言“下半身動物",在道學裡的解釋就是彭矯過於壯大,導致人的理性思維出現混亂,從而做出衝動不明智之舉。為了應對這些現象,古代道家研究者提出了應對辦法。方法之一就叫 守庚申。





卷八十二中記載:常以庚申日,徹夕不眠,下屍交對,斬死不還,複庚申日,徹夕不眠,中屍交對,斬死不還;複庚申日,徹夕不眠,上屍交對,斬死不還。三屍皆盡,司命削去死籍,著長生錄上,與天人遊或六月八月庚申彌佳,宜竟日盡夕守之。二守庚申,三屍伏沒。七守庚申,三屍長滅。

許多道書載有消滅三屍的方法,除以辟穀服氣、符咒、服藥以驅除三蟲外,主要為守庚申。《三屍中經》雲:“凡至庚申日,兼夜不臥,守之,若曉體疲,小伏床數覺,莫令睡熟,此屍即不得上告天帝。……經曰:三守庚申,即三屍振恐,七守庚申,三屍長絕。”《神仙守庚申法》雲:“常以庚申日徹夕不眠,下屍交對,斬死不還;複庚申日徹夕不眠,中屍交對,斬死不還;複庚申日徹夕不眠,上屍交對,斬死不還。”故此日之夜晚應不睡以守候之,此即守庚申的由來。

這是說,在庚申這個日子,因為恰好是三屍壯大的日子,為了讓人更好的保持理性,所以要徹夜不眠,防止三屍壯大影響到理性。總結認為,守庚申既是道家的衛生方式,也是道教特有的一種修煉方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處理。





守庚申- 萌典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