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知識的力量

投龍簡

張貼者:🛂志學
閱讀人數:16258人 張貼日期:2021-08-27 08:0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投龍簡,祈求天地水神靈保護社稷平安,人民幸福長壽。



投龍簡,是道教齋醮儀式中的一個環節。

封建帝王在舉行黃籙大齋、金籙大齋之後,為了酬謝天地水三官神靈,把寫有祈請者消罪願望的文簡和玉璧、金龍、金鈕用青絲綑紮起來,分成三簡,並取名為山簡、土簡、水簡。

山簡封投於靈山之諸天洞府絕崖之中,奏告天官上元;
土簡埋於 地裡以告地官中元;
水簡投於潭洞水府以告水官下元。這天地水三官又稱三元。


這種告請三元的投簡活動目的是祈求天地水神靈保護社稷平安,人民幸福長壽。

《投龍告簡》源自三官手書,現存最早記載是簡寂先生陸修靜編寫的《太上洞玄靈寶眾簡文》。

《三元玉簡》即《天官簡》、《地官簡》、《水官簡》,雖名玉簡,實則是槿木為之。

投簡的目的
一是祈求三官削落罪籍,
二是將修齋的善功告盟上真,
並祈願學道升仙、長生度世。

按古法,簡常一尺二寸,象徵十二時辰,寬二寸四分,效法二十四真氣。簡的內容,根據《玉匱明真科》之要求,要寫明為何人修齋,所在國家,時間,法師姓名,投奠龍簡的靈壇(地官簡)、洞府(天官簡)、靈源(水官簡),以此才能告盟於天地水官,使整個「大齋」的功德完滿,齋主、法眾,各進道業。



唐末廣成先生杜光庭在《太上黃籙齋儀》中稱:「龍者,乘雲氣,御陰陽。合則成體,散則成章。

變化不測,入地升天。……是以上天以龍為驛騎,往來人間矣。……故以上金鑄之,取法龍形。投之洞府,告盟三元也。」

茅山道院「上清宗壇傳度大齋」時,《投龍告簡》恭依《靈寶領教濟度金書》所載之文式、符形制,並旁參武當山紫霄宮明湘王玉簡實物,以木為簡,墨字朱符。 道教投龍活動基本形成於東晉南北朝時期,流行於民間。

唐代帝王崇道,投龍活動始走入宮廷,成為一項法定的國家大典。

史籍、碑刻多有唐代帝王投龍的記載,以武則天、唐玄宗為最,在實物資料中也有所反映。

目前所知實物中,最早的帝王投簡就是唐武則天投於中嶽嵩山的金簡,是為求長生、削罪名。



中嶽嵩山武則天金簡 其後是唐玄宗投於南嶽衡山的銅簡,亦為求長生之法。

五代沿襲唐制,吳越國錢氏諸王為盛,其所投銀簡為歷代帝王投簡之大宗。

吳越(國)王錢鏐、錢元瓘、錢弘佐、錢(弘)俶先後在杭州、越州、蘇州等地水府山洞中投送大量金龍、銀簡。

簡文多是祈求風雨順時、壽筭延長、國家興隆、子孫繁盛等。銀簡現存9件,在吳越國都所在地杭州西湖發現最多,浙江省博物館和紹興博物館分藏7件和2件。 宋帝信奉道教,熱衷修建宮觀、章醮投龍,還命人編輯道藏。宋代投龍簡為金龍、玉簡。

目前見諸報道的宋代帝王玉簡有:蘇州林屋洞出土三枚玉簡,其中一枚為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玉簡;

浙江仙居括蒼洞出土兩枚玉簡,惜已完全風化;浙江省博物館藏宋英宗治平元年玉簡;

丁輔之曾藏宋神宗趙頊熙寧□年玉簡,實物不知今在何處;浙江省博物館藏宋哲宗元祐五年玉簡;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北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玉簡。 道教在元代衰落,至明代有所復興。迄今所見最晚的投龍活動實物是武當山出土明湘王朱柏玉簡、金龍和玉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來源於網路。



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處理。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