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保健文章

心肌梗塞發作8成無徵兆!

張貼者:🛂玉芬
閱讀人數:15807人 張貼日期:2022-08-02 08:0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心肌梗塞發作,8成無徵兆!心臟名醫洪惠風:預防心肌梗塞的4個治本方法

 
1987年, 芝加哥一位病理學家格拉哥夫(Seymour Glagov)曾提出「血管重塑」的理論。依照這個理論,我們必須把視野放得更廣一點,不能光看河流的河道,而要看到河岸兩邊。
 
當血管堵塞時並不是像河流一樣,所有的問題都是在血管內徑裡面進行的。動脈剛開始硬化時,膽固醇會先沉澱在血管壁(血管的牆壁)裡面。
 
等到管壁的體積慢慢增加後,管壁會向外推擠,變得越來越厚,因為不是向內推,所以也就不會影響血流經過的血管內徑;只有當動脈硬化繼續進行,血管壁的體積越來越大,變得更厚之後,血管內徑才開始變小,影響血流,產生心絞痛的症狀。
 
而心肌梗塞,則是血管壁突然破裂,當血管壁平常累積膽固醇的粥塊突然破裂,產生裂痕時,人體就會產生血栓來試圖修復,但是這種用來修復的血栓在這個時候反而產生了大問題,因為血栓會擋住血液的流通,產生了不穩定性心絞痛或是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臟病。這個模式目前可以解釋所有的觀察結果,所以被認為是十分重要的理論。
 
為什麼在剛開始血管壁的體積增加時,會向外膨脹,血管內徑不會變小呢?我們可以用中學的物理學就能了解這個現象了。

我們可以回到中學,當時的考試喜歡考一個的題目是:當鐵環加熱,金屬膨脹時,鐵環中間的洞是變大呢?還是變小呢?還是不變?
 
一般人或許會直覺的認為鐵環中間的洞一定會縮小,可是實際上觀察到的現象是,中間這個洞反而會變大(因為鐵環相互擠壓,如果把鐵環換成四方形的金屬,就會更容易理解了)。

這個原理也可以運用在開瓶蓋:當我們遇到瓶蓋打不開時,只要用火烤一下,整個瓶蓋就會向外膨脹,讓中間的洞變大,能輕鬆旋開瓶蓋了。
 
為什麼心肌梗塞前很少有心絞痛症狀?
 
鐵環中間的洞就像是血管內徑,鐵環本身就像是血管壁;動脈硬化是膽固醇沉澱於血管壁,讓血管壁的體積增加,這時候體積的增加就好像鐵環的體積增加一樣,物理學告訴我們,其結果就是血管壁向外膨脹,而不會影響到中間血管的內徑。

當然血管的複雜度比鐵環高得多。



血管壁內的組織有硬有軟,血管裡面又有血流經過,流速的快慢又影響到了壓力的高低,但是基本的原則還是一樣的:就是當血管壁的體積增加時,向外推的力量會大於向內擠的力量,也就是說,一定是先向外擴張的。
 
依這個理論,心肌梗塞不是向內漸進的河流淤塞式,並不是今天塞三分之一,明天塞一半,塞到心肌梗塞快要發作時,趕快通一通血管,裝了支架就好了。相反地,心肌梗塞大部分發生在狹窄小於50%的血管,也就是說,心肌梗塞與血管內徑的狹窄程度無關。
 
心絞痛的程度與血管內徑的狹窄程度有關,因為當血管狹窄時,心肌的血流供應量不夠,當我們在運動時,需要更多養分供應,但此時養分不夠使用,於是就產生了運動時心絞痛。
 
我們也可以把心血管想像成一個走道。假設走道的牆壁與天花板一直往外面膨脹,變得越來越厚。由於改變是往外的,所以在裡面走路的人什麼感覺也沒有,等到牆壁及天花板厚到一定程度時,就有兩種可能會發生:第一種是天花板突然坍塌下來,把走道完全塞住了(心肌梗塞發作); 第二種就是天花板坍了一部分下來,走過的人會感覺到天花板變矮了,行路不順,但還不至於完全不能通過(心絞痛症狀產生)。
 
簡單的說,心肌梗塞與血管壁有關,而與血管狹窄程度無關;而胸痛的症狀則和血管狹窄的程度有關,與血管壁無關。

什麼意思呢?我喜歡用「土石流理論」來解釋這個狀況,讓我們把心肌梗塞想像成土石流,而血管想像成公路,就可以很簡單了解了。
 
土石流的發生與道路上是否有障礙相關嗎?當然沒有關係。
 
土石流的發生與山壁相關。當山壁崩塌下來時,道路完全不通,物資無法運達後方,後方的居民得不到食物,開始餓死,就和心肌梗塞時,血管完全堵塞,養分無法傳送到後方,後方心臟的肌肉開始壞死,是一模一樣的道理。



 
現在醫學界大致認為心肌梗塞的發生,不在於血管內徑的大小,關鍵是在於血管壁。當血管壁很厚,又發生如發炎的情形時,會產生一系列的活化作用,讓血管壁上的粥塊破裂,產生血塊,這個血塊堵住了血流,就發生了心肌梗塞。
 
至於血管和全身的發炎為什麼會有關係呢?這就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發炎反應。
 
當人體遇到外來的病菌或是侵入的物質時,就像國家遇到敵人來犯時一般,軍隊——也就是白血球——立刻就會動員起來,抵抗外侮,這個白血球軍隊動員的反應,就是發炎反應。
 
白血球對於氧化的低密度膽固醇特別敏感,只要一見到,就會把它當作敵人,努力地把它吞噬掉。氧化的低密度膽固醇存在於流動的血液中,更會沉積到血管壁裡面。當白血球聞到了敵人的味道,就會追殺到血管壁裡面,好像戰爭裡的搜捕行動。血管壁遭到池魚之殃,變成了戰場。
 

心絞痛裝支架能活得更久嗎?
 
當血管壁被白血球破壞了結構,變得非常不穩定的時候,執行修復任務的修復大隊——血小板就出動了。血小板產生了血栓,原本是要用來修補被破壞的血管壁的,但是車子(血栓)卻把道路(血管)完全擋住了。路不通,養分運送出問題,就造成了心肌梗塞。
 
追根究柢,罪魁禍首就是發炎。



這也是近年來用發炎指標(hs-CRP)作為冠狀動脈心臟病危險因子的理論基礎。
 
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心血管科主任李比(Peter Libby)醫師則用青春痘來形容這種發炎現象。他形容動脈硬化的粥塊就像是青春痘一樣,長在血管壁,但當青春痘發炎爆掉時,就會吸引血小板形成血塊,堵住了原本暢通的血管。
 
了解了這些理論基礎以後,我們再來檢視本章開始時提出的三個問題,這些困擾大家的問題,相對地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問題一、為什麼心臟裝支架不能讓單純心絞痛的病人活得更久?
 
這個問題,就好像是問「為什麼修公路不能預防土石流」一般。單純心絞痛是道路的狹窄,裝支架通血管則是修理公路,而心肌梗塞是土石流,如果修公路不能預防土石流的話,那麼當然對於單純心絞痛的病人,心臟裝支架不能讓病人活更久。
 
但是特別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心絞痛,指的是穩定性心絞痛,而不是心肌梗塞或是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塞或是不穩定性心絞痛時,好像是已經發生土石流了,後面的居民已經缺糧了,這時當然要搶時間盡快修復公路,好讓物資送進去。也就是說,當發生心肌梗塞或是不穩定性心絞痛時,心導管裝支架不但要做,還要盡快做。
 
問題二、為什麼大部分的人在心肌梗塞發作前沒有預警的症狀?

這與為什麼在土石流前,道路都沒有狹窄是一樣的道理。今天這一條血管很暢通,沒有狹窄,自然也沒有症狀,但是如果血管壁產生問題,坍塌下來,就發生心肌梗塞,甚至於猝死。
 
要記得,大多數的心肌梗塞,發生在狹窄不嚴重的地方,只有14%的心肌梗塞是發生在嚴重狹窄之處。狹窄不嚴重的時候(塞住不到70%),通常是沒有症狀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大部分的人在心肌梗塞之前,從來沒有胸口痛或是喘氣等預警的症狀。



 
問題三、為什麼有些長期心絞痛的病人一直沒有發生心肌梗塞?
 
當血管狹窄到一定程度時,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流就減少了,當你運動、搬重物或生氣時,心肌需要的養分增高,但是供應量卻不能提升,心臟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就會產生心絞痛的症狀;而只要一休息,心肌需氧量下降,供應又足敷所需時,自然也就不痛了。
 
再用同樣的比喻:如果道路狹窄很厲害,但是山壁的水土保持做得很好,那麼土石流機會下降,也就不一定會發生心肌梗塞了。
 
明白了以上道理,就會知道,預防心肌梗塞,最重要的是血管壁的保養,而不是血管內徑的打通,就好像預防土石流的不二法門是做好水土保持,維持山壁的穩定,而不是修理公路。
 
血管壁的保養
 
至於血管壁該如何保養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血管壁變厚的引發機轉。血管壁變厚最主要的原因是與年齡老化、遺傳不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俗稱三高)、肥胖、抽菸、欠缺運動等等相關。
 
其中年齡與遺傳這兩個因素都是無法改變的,而其他可以改變的因素就變得十分重要了。控制三高、規律運動、戒菸、減肥這些是真正可以治本、預防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因素。
 
至於裝支架或開刀等血管內徑的治療,並不是預防心肌梗塞的好方法。雖然可以減少一些症狀,但也有其風險,還有一種可以改善症狀,又沒有風險的治療方式——EECP 體外加強反搏治療。
 
後記
 
現在請再思考一下,楔子中說的那位病人心導管檢查正常,可是病理解剖卻不正常,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心導管檢查正常,代表血管內徑正常,病理解剖說有嚴重的動脈硬化,說的是血管壁變厚,一個說的是內徑正常,另一個說的是血管壁很厚,根本是雞同鴨講,用類似的字彙描寫不一樣的事物。至於他為什麼會猝死呢?也很簡單,應該是發生了土石流吧。
 
書籍簡介
 
為什麼心臟病總是突然發作?:心臟科權威洪惠風醫師解答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疑問(增訂更新版)

作者: 洪惠風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17/12/06
語言:繁體中文
 
洪惠風 醫師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