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給想改變命運的人

張貼者:憨憨的小螞蟻
閱讀人數:14031人 張貼日期:2024-01-20 13:00:00
3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給想改變命運的人

《了凡四訓》的作者明朝人袁了凡(1533年-1606年),明朝江蘇吳江縣人,原名袁黃,字坤儀,又字學海,後改字了凡。他的一生曾被一位算卦高人批得準準確確,但後來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袁了凡童年喪父,十幾歲的時候母親便命他棄學從醫,以便賺錢養活生命,也可以救濟別人。有一次他去慈雲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臉長鬚,看起來仙風道骨飄然若仙,那位老人對他說:你是官場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參加考試,進學宮了,為何不讀書呢?

袁了凡就把母親叫他放棄讀書去學醫的緣故告訴老人。老人自稱姓孔,是雲南人,曾得到宋朝邵康節先生所精通的皇極數的真傳。老人告訴袁了凡照註定的數來講,應該把這個皇極數傳給他。

於是袁了凡便把這位孔先生請回家中,並將情形告訴母親。母親說:這位先生既然精通命數的道理,就請他替你推算推算,試試看靈不靈。結果孔先生所推算的,雖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靈驗。孔先生又給袁了凡推算終生的吉凶禍福,他說:哪一年考取第幾名,哪一年應當補廩生,哪一年應當做貢生,等到貢生出貢後,在某一年,應當選為某省的一個縣長,在做縣長的任上三年半後,便該辭職回家鄉。到了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時,就應該壽終正寢,可惜你命中沒有兒子。

袁了凡把孔先生的話一一記錄下來,就這樣又開始繼續讀書了。從此以後,凡是碰到考試,所考名次先後,都不出孔先生預先所算定的名次。有一次,按照孔先生推算的做廩生所應領的米,應該領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時候才能出貢。



但領到七十一石米的時候,學台屠宗師(學台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廳長)就批准他補了貢生。袁了凡私下懷疑孔先生所推算的是否有些不靈了。

後來這事果然被另外一位代理的學台楊宗師駁回,不准他補貢生。直到丁卯年,才准許他補了貢生,經過這番的波折,又多吃了一段時間的廩米,算起來連前所吃的七十一石,恰好補足,總計是九十一石五斗。袁了凡因為受到了這番波折,就更相信:一個人的進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註定。而走運的遲或早,也都有一定的時候,所以一切都看得淡,不去追求了。

開始了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

本來人的一生到這份上已經定型了,袁了凡也抱著這樣的態度。當他選了貢生,按照規定,要到南京的國家大學讀書,在沒有進國家大學以前,他先到棲霞山去拜見雲谷禪師,這是一位得道的高僧。

在雲谷禪師的禪房裏,雲谷驚詫地問他:自從你進來後,我不曾看見你起一個妄念,這是甚麼緣故呢?袁了凡老實告訴他: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時生,何時死,何時得意,何時失意,都有個定數,沒有辦法改變。就是要胡思亂想得到甚麼好處,也是白想;所以就老實不想,心裏也就沒有甚麼妄念了。雲谷禪師笑道:我本來認為你是一個了不得的豪傑,那裏知道,你原來只是一個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袁了凡問何故?雲谷禪師對袁了凡說,一個平常人,不能說沒有胡思亂想的那顆意識心;既然有這一顆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陰陽氣數束縛了;既被陰陽氣數束縛,怎麼可說沒有數呢?雖說數一定有,但是只有平常人,才會被數所束縛住。若是一個極善的人,數就拘他不住了。《易》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所以命是可以自己改的,而佛家是讓人識透極善極惡之理的力量的,識透了按照去做,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從前各種詩書中所說,實在是的的確確、明明白白的好教訓。佛經裏說:一個人要求富貴就得富貴,要求兒女就得兒女,要求長壽就得長壽!

一番話點醒夢中人,袁了凡開始了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從此以後,就整天小心謹慎,與從前的悠悠忽忽,大不相同了。雖然是在暗室無人的地方,也不敢放任恣肆,心中常常懷有畏慎之心,不敢稍存損人利已的念頭。碰到討厭他、毀謗他的,也能夠安然的接受,不與旁人計較爭論;遇見義所當為、有益人群之事,也能夠不避艱苦,勉力去做。過了一年,禮部考科舉,從前孔公算他該考第三的,忽然考了第一名。等到秋裡考舉人,原來算他不能中的,也就中了。從此以後,孔公所算定的,都不應驗了。

人不能明功隱過於神鬼 一絲一念不起邪思歪念

了凡的命大大的改變了,但他自己檢點,存心行事,還不能算純善無過。有時遇見善事,沒有勇氣去做;有時遇到別人冒犯他,還不能容忍不計較;或白天裡神志清醒時,一切尚能把持,等到睡夢之中,或醉飽之後,仍多放逸。這樣以功抵過,常常虛度日月,沒有善行可積。

著他先發願要做三千件的善事,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才把三千件的善事做完,結果夫人生了個兒子,取名叫天啟。後來,每做了一件善事,隨時都用筆記下來;他夫人不會寫字,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鵝毛管,印一個紅圈在日曆上,或是送食物給窮人,或買活的東西放生,都要記圈。有時一天多到十幾個紅圈呢!也就是代表一天做了十幾件善事。



到了丙戌年,居然又中了進士,吏部就補了袁了凡寶坻縣縣長的缺,他又發了做一萬件善事的心願。

做寶坻縣的縣長時,他準備了一本有空格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袁了凡叫它作「治心篇」。


這是一個鉅細靡遺的記功、記過的表格,又稱為「功過格」。其項目列舉「父母」、「夫婦」、「心性」、「待人」等方面,涵蓋層面極廣,不只是具體生活上有明文規範,即便是思想方面、精神層次方面,也做了細膩的功過分類。袁了凡因恐怕自己心起邪思歪念,以此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使每天都有自省機會,並使之具體化,以數字表現出來,這算是當時的一大創舉。功過格的記載標準,袁了凡也做了具體規定。例如,〈心性〉中說如果「發念時在在省察善惡公私」,則「一念一功」;反之,則以一過記之。又如「路遇美婦人不留盼」,則「一次一功」;反之,則以一次二過記之,如果還因此而動心者,加倍記過。同一件事在程度上若有差異,也會有深淺不同的記功過的方式,例如:「疾言遽色,一次一過;至暴聲厲色,一次二過」。比較特別的是連作夢也要分功過喔,「無私念能息夢,一月十功;亂夢者,一夜一過」。這也許是作者認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要求做夢不能亂夢一氣,是希望在平時就能約束自己的一思一念,不胡思亂想。

每天早晨起來,坐堂審案的時候,叫家裏人拿這本治心篇交給看門的人,放在辦公桌上。每天所做的善事惡事,雖然極小,也一定要記在治心篇上。到了晚上,在庭院中擺了桌子,換了官服,仿照宋朝的鐵面御史趙閱道,焚香禱告天帝,天天都是如此。



這不只是一種自省的動作,且是一種向天、向神自白、懺悔的機會。「人有明功隱過於人者,未有明功隱過於神鬼者也」。

夫人見他忙於公務所做的善事不多,常常皺著眉頭說:我從前在家,幫你做善事,所以你所許下三千件善事的心願,能夠做完。現在你許了做一萬件善事的心願,在衙門裏沒甚麼善事可做,那要等到甚麼時候,才能做完呢? 在夫人說過這番話之後,袁了凡晚上睡覺偶然做了一個夢,看到一位天神。他就將一萬件善事不易做完的緣故,告訴了天神,天神說,只就你當縣長減錢糧這件事,你的一萬件善事,已經足夠抵充圓滿了。

原來寶坻縣的田,每畝本來要收銀兩分三釐七毫,袁了凡覺得百姓錢出得太多,生活太苦,所以就把全縣的田清理一遍;每畝田應繳的錢糧,減到了一分四釐六毫,這件事情確實是有的。雖然有這樣一件事,但袁了凡心中依舊疑惑。這時,正遇到幻余禪師,從五台山過來,袁了凡先生就把夢境告訴他,禪師說:「只 要是真心做好事,一件好事就可以抵萬件好事,何況全縣減糧,使萬民得福呢!」袁了凡先生很高興,就捐出薪金,叫禪師在五台山齋僧一萬,回向延長孔先生算定的五十三歲壽命。後來,袁了凡先生身體健康,得七四高壽,比他原本命定的多了二十年餘。子孫科舉順利,世代昌盛。

走上修煉的路改變自己的人生

袁了凡一生不斷地做善事,真的改變了自己命運,並把自己身體力行改變命運的事,寫成了一本小冊子《了凡四訓》,傳給他的兒子天啟和後人。《書經》裡面『太甲』篇說:上天降下來的災禍,或者還可以逃避;如果自己造了孽,那就一定要受報應。《易經》開章說 ,積德行善的家庭,它的福報一定會綿延於子孫;不積德行善的家庭,它的禍患也一定會綿延於子孫。袁了凡改變自己的一生,不就是實踐了天道的明證!善惡有報是恆常的天道!不只在來生兌現,大善大惡現世現報也!

袁了凡更改自己命運的事的確是應該使人深思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部份,都是以善惡有報為基點而展開的,翻開歷史上數不清的古人筆記小說,大都記載和闡述著這樣的道理,而袁了凡只是其中的一位並且結合自身實踐把它記錄下來了,所以《了凡四訓》才能直到現在仍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歲月的磨礪已使它成為戳破無神論謊言的很好的一支利箭了。





◎圖文源自網路資訊,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處理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