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為什麼追求穩定最好的方式就是折騰自己?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17789人 張貼日期:2018-03-23 08:41:1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為什麼追求穩定最好的方式就是折騰自己?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海豚學社”,一個AI時代的普惠商學院。社長清風,原中大MBA副教授,清華學霸,學數學的文藝狗,離開體制獲得成功的連續創業者。

獵聘小編推薦

什麼樣的工作才算好工作?在不少人心裡,那必須得“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確實,有不少人認為,穩定才安全,才有尊嚴。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所謂的穩定,應該來自對一切事物的不斷適應能力,大到社會形式的改變,小到工作崗位的變動。這個世界上沒有穩定的工作,有的只是不斷的學習力和謀生能力。 ?


1.教授們的退休工資

由於工作的原因,最近去了幾趟廣州。

跟以前同事聊天的時候,說起最近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改革。新的製度,對大學教師的退休工資做了很大的調整。

一位已經是教授的同事跟我抱怨說,她退休以後也只有4000多元社保賬戶的退休工資,都不知道退休後的日子該怎麼過。

本來大學老師是享受公務員制度下的退休工資的,所以大學給老師交的社保很低。因此,未來如果改成社保制度下的退休工資,大學老師的退休生活質量,就會大幅下降。

說實話,我們畢業那會,很多人希望做大學老師,能拿到比較體面的退休工資,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沒想到,不到10年,退休工資制度就有了那麼大的變化。





有些事情,總是在你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時候發生,不僅來得始料不及,還有種背叛感。


2.電網公司的壟斷

在廣州,我還見了一位以前的學生G,她在某國有電網工作。

在我的觀念裡,電網是最具壟斷力的企業、真的應該算是“鐵飯碗”了。但G告訴我,現在電網企業的效益在明顯下降。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電網的壟斷,被打破了!”

以前,電網裡面輸的電,都是電網公司的。現在不是了,其他售電公司也可以買電、賣電,他們只需要租用電網公司的電網線路就可以了。

那些最優質的用電大戶,比如大型工廠、商業地產,為了節省成本,都會找專業的售電公司,而不通過電網公司購買。

於是,G所在的電網公司,效益逐年下滑,福利也大不如前。

最大的壟斷行業都會這樣,更是讓人咋舌。


3.我們應該如何思考“穩定”

在我心目中,高校和電網企業,應該是最具壟斷能力的機構了。可是,事實就是,即便這樣的機構,壟斷也在被慢慢地打破,而所謂的“穩定”,也在漸漸成為浮影。

穩定當然是好的,這是人性永恆的追求。但是,被穩定的外衣所蒙蔽的,其實是我們內心的懶惰。

在追求穩定的時候,我們不妨仔細思考幾個問題:穩定的絕對值是多少?

我們都知道投資理財領域有個固定收益品種,叫做貨幣基金。



最有名的貨幣基金,就叫做“餘額寶”。很穩定,年化3~4%的收益。

但是,我們大部分人,不會把主體資產,投入在貨幣基金上面,因為它的收益太低了。

同樣地,工作也一樣。

很多穩定的工作,年薪只有5~10萬。我們即便按照上限10萬來計算,30年的工齡,你一輩子可以賺的錢,就是300萬。

這些錢,全部用來在一線城市買個體面的房子,都有點捉襟見肘,更不要說你還需要基本的生活開支、需要消費升級、需要優質的生活、需要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

你所期望的穩定,就是人生中的“餘額寶”。

穩定的前提到底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判斷穩定,是根據以前10~20年的經驗。而這種線性的經驗主義,是十分錯誤的。

1995年以前,我們以為國企是好的,都去了國企,結果碰上國有企業改革,下崗大潮來臨……

2005年以前,我們以為外企是好的,都去了外企,結果後來外企一個接一個裁員,退出了中國……

2010年以前,公務員考試熱潮,大家都“不懷好意”地想當公務員,撈點外快。但是現在,公務員的清閒日子不好過了,收入也“陽光”了……

《黑天鵝》這本書裡面,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

“我們一直有個可怕的錯覺,就是認為波動性、隨機性、不確定性是一樁壞事,於是想方設法要去消除它們。但正是這些我們想消除它們的舉動,讓我們更容易遭到黑天鵝的攻擊。”

隨著世界的變革越來越快,“黑天鵝”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

主動擁抱波動和風險,提升我們的“反脆弱”能力,才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







追求穩定的過程中,需要付出哪些代價?

很多人看似得到了穩定的工作,但是,這中間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嗎?

並不是這樣的。

風哥最近遇到幾個體制內的朋友,聊起了他們的生活。

他們說,很多工作極其無聊,一個合同走上3個月,需要跟各個部門扯皮……

他們說,體制內的關係太複雜,需要謹小慎微,亦步亦趨……

他們說,日子雖然穩定,但是少了自由,不能去澳門,不能去台灣……

其實,這些都還是小的代價。

我認為,他們付出最大的代價是:放棄個人的成長。

最近有篇文章叫《“我今年36歲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很多人錯把平台當作自己的價值。你在平台上,還有價值;但是放到社會上,卻沒有價值。

這個正是許多人到了中年面臨的最大危機。

他們發現,穩定了大半輩子,卻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4.自行車騎起來,才是穩定的

在《黑天鵝》這本書裡提到,為了保護森林裡的鹿群,政府請獵人殺死了狼,鹿群過上了安穩的生活,啃完了樹木讓森林失去生機,死在了突然來襲的“瘟疫”……

最後,政府把狼“請了回來”,才讓整個森林恢復了生機。

這事放到我們現實生活中,說白了就是四個字:折騰自己。

有些人天生就喜歡折騰,這樣的人看上去很“辛苦”,其實很幸運——他們主動跳出穩定,鍛煉自己的“反脆弱”能力,最後成為人生贏家的可能性就更大。

但是更多的人天生就不是“愛折騰”的性格,這樣的人在今天這個時代如果不去做刻意地調整和轉變,很容易成為染上“瘟疫”的鹿群。

這種調整和轉變,包括這麼幾個方面:

危機意識

這個非常重要!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要未雨綢繆……我們學了太多的道理,但真正會當真去實踐的道理,太少。





很多人說雞湯沒用,要我說,他們本質上從來沒有相信過雞湯。

等到實際經歷了,才認識到危機的存在,那時的我們,已經成為“狼”的盤中餐了。我們要自己給自己找到那匹隨時可能出現的“狼”。

有一個辦法就是,多想像。

想像自己成了樊勝美……

想像自己34歲遭到了公司的勸退……

甚至,想像自己就是中興的那位跳樓的程序員,跳下去前在窗口徘徊的那10分鐘……

想得越細節越好。

這個過程很殘忍,但是是最容易做到的“意志折騰”。

終身學習

很多人,離開學校後就不再學習,哪怕看書,看的也都是閒書。我並不是說看閒書不重要,而是想說,不能放棄了持續的學習。

現在學習的方式真的很多,也很方便。

不願意抱著一大本書看的人,可以訂閱音頻課程;沒有專門的時間學習的人,可以利用上下班坐公交的時候看,或者開車的時候聽……

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組合做的。

社交,動起來

之前我在文章裡提到的那位賣保險年入過千萬的女博士,她就跟我說,之前在高校工作的時候,圈子很小,幾乎就是她和老公的兩人世界。

她後來意識到,人一定要跑起來、動起來,只有這樣,人生才會活絡起來。

後來她開始跑保險,全國各地飛,接觸和認識了很多人,自己的路也越走越寬。


向下看

適當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向下看。



我以前在文章中說過:“那些你看不起的行業,才是你的機會”。

我們要摒棄所謂“發展”就是“向上”的固定思維。到了一定的年紀,有了一定的積累後,搞不好主動下一個台階,選擇一個低維度的賽道,反而是擺脫穩定、獲得成功的捷徑。

不要輕易說,我沒有機會。

在海裡學游泳

更直接的辦法,就是直接跳到海裡,在海裡學會游泳。

在一個多變、快變、無法預測的時代,很多事情,單靠想已經想不清楚了。邊做邊學,邊栽跟頭邊站起來,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折騰方法。

我反复講過一個成功學的概率常識,就是:

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反复嘗試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是:

如果成功率是1%,意味著失敗率是99%。按照反复嘗試100次來計算,那失敗率就是99%的100次方,約等於37%,最後我們的成功率應該是100%減去37%,即63%。

一件事倘若反复嘗試,它的成功率可以由1%奇蹟般地上升到不可思議的63%!

不要放棄這個本來屬於你的“概率權”。

選擇穩定,就是在放棄概率權。你放棄的概率權,其實是被那些愛折騰的人享有了,所以,他們就成了人生贏家。

我們說,一輛自行車,騎起來的時候,才是最穩定的。同樣道理,一個人,動起來的時候,也才是最穩定的。





這個“穩定”,才是真正的穩定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