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佛性, 法性空

張貼者:黑糖
閱讀人數:14015人 張貼日期:2023-07-17 12:00:00
2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所謂佛性空是指眾生靈知靈覺的這念心,是無相、是空性的,你能說出這個心、這個覺性有大小、有顏色、有男女、有老少、貧富、出家、在家…種種相狀嗎?沒有!覺性看不見、摸不著,實實在在是空性。但是,這個空不是空空洞洞的空,也不是虛空的空,這念覺性空當中具足妙有。

  想想看,人在世間幾十年,從小學、中學、大學、甚而留學取得博士學位,不論是學富五車,或是才高八斗、百工技藝,這麼多的知識技術都裝在那裡?都在這個心當中!因為這個心是空性,空才沒有障礙,空不礙有,才能容納得這麼多。譬如虛空,虛空沒有相狀,所以能容納森羅萬象。這些才能、學問要運用就有,但是卻又沒有形相可以指陳存在何處?所以這念心性,不是空空洞洞的空,也不是頑空,而是空中能生妙有。

  什麼是法性空呢?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如果用分析的方法,把它分析到最後都是沒有自體的,因為它的體性就是空性。譬如以桌子和水為例,桌子是由木材做成,木材取自於樹木,樹木不論是插枝、栽種…它都必須有陽光、空氣、水、泥土…等種種因緣和合才能長成,而桌子也是因緣和合而成;這當中隨因緣而有種種相狀,所以並不是定相;再將桌子的材質分析到最後還是元素,再將元素分析到最後便歸於空性。以水為例,水加熱就成為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就成為冰、雪、雹……,水也是沒有定相,將水分析到最後是由氫和氧兩個元素所構成;這些元素再經過科學方法分析,到最後都是歸於「空」。所以,桌子、水是一個名相,是一個假有隨因緣而變化,它的體性畢竟是空性。《金剛經》上講:「世界者,非世界,是名世界」。不僅桌子、水是空性,宇宙世界的任何東西都是「空」性,這是指法性空而言。

  一切有相的境界,都屬於有為法,有為法是畢竟空;無為法也是空。但是,如果存著「有為法是空,無為法也是空」,這念心在「空」上起了執著,那就是「著空」了。如果認為佛性也是空,法性也是空,以為空就是佛,這個知見就錯誤了。





  我們的佛性、覺性、靈知靈覺的這念心是空性,但是空中還有不空,空中能生妙有,如果悟到了覺性,那真正是坐在如來家中了。所謂如來,是指我們當下這念心,了了分明、寂照一如;這念覺性知善知惡,能夠處處作主。佛法上講,「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就是說這念心知善知惡,但不住在善惡境界當中,不執著善、惡,雖不執著善、惡,可是善惡的觀念是知道的,如果連善惡的觀念都不知道,那就是糊塗、就是不知不覺。知善知惡的心是覺性,因為我們有覺性,只要這念心不執著任何境界,始終保持能知的這念心,清淨心就會現前,覺性就提升了。

  提升覺性有一個很好的方便次第,《華嚴經》裡面講:「諸佛菩薩以大悲心為體,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正覺。」想要契悟菩提心,必須要有大慈悲心,因為慈悲心是修行的根本。修行學佛沒有發慈悲心,佛道是不容易成就的。

  慈悲心就是要普度眾生,所以先從戒殺、放生、吃素…等開始養成。有了廣大的慈悲心,然後不執著這個慈悲心,慈悲心就能提升到清淨心。慈悲心是清淨心的作用,所以最後也不能執著,這念心一執著,清淨心就不現前。清淨心就是菩提心,依著菩提心就能成正覺、成無上正等正覺。依著菩提心就能契入中道、契入實相,那就是定慧一體、定慧圓明。

   祖師大德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如果不能確實明白此中義理,便會產生誤解。從文字表面的意義來看,「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同』,應該是沒有差別才對,其實是有很大差別的。



怎麼說呢?「情」是我們這念心、這念覺性;「無情」是一切依報世界。有情眾生最後成佛了,一切都要歸因本具的種智。種智就是佛通達一切種種法的智慧,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三智圓明。我們的覺性、佛性是空性,萬法與宇宙一切現象也是空性,空性是相同的,運用我們的靈知靈覺的心性去契悟、去觀照宇宙萬物的空性,契悟、觀照之後才知道一切法都是空性,如果沒有佛性、靈知靈覺的這念心,就沒有辦法體達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的真理。

  如果有情與無情都一樣,佛法就不會講六道輪迴,應該講「七道輪迴」。怎麼說呢?六道當中都是有情的眾生,因為他們有知覺、有心意識,所以有情感、有意識、有取捨、分別,有種種身口意的造作,因此有「業」;有了業以後將來因緣成熟就會受果報、受輪迴。如果說有情與無情都一樣,動物和植物都一樣,植物豈不也成為輪迴的一道?這樣一來,豈不是人會變成植物,植物也會變成動物,那就不只六道輪迴,而是七道輪迴了?!其次,佛法中無論大乘、小乘經典,釋迦牟尼佛只是給「有情眾生」授記,從未給一草、一木或一塊石頭授記。由此,我們可以了解,無情是不能成佛的!;有情與無情雖然同為空性,但差別在於無情沒有靈明妙覺的覺性。

  佛性就是靈知靈覺的心性、覺性,有靈知靈覺才能成佛,沒有佛性、沒有靈知靈覺就只是法性,法性是空性;佛性也是空性,但是空性中還有靈知靈覺的心性,能生一切智慧、一切妙用,無情只有空性,沒有辦法產生有情的種種作用,這個觀念一定要釐清。

  這念佛性、覺性是本具的,因為有靈明妙覺這念心,所以佛性空可以入到法性空裏面,法性空卻不能入到佛性空裏。想一想,外面的山河大地能入到我們的心意識裏面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諸佛菩薩也不入到大眾的心意識裏去,因為「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法界不能入法界。當初釋迦牟尼佛度城東老母時,何以要大費周章的現神通呢?為什麼不直接入到城東老母的心意識裡去,令她拜佛、念經……那不是比較省事嗎?但是,這有什麼用?因為入到她的心意識之後,她就昏昏沉沉、糊糊塗塗的了,所以,覺悟由己,解脫也由己,任何人也不能幫誰去覺悟,幫誰去了業,幫誰去解脫。所以,佛非常慈悲,以種種方便法門使每一個人自己覺悟,覺悟以後才能自己迴光返照,自己才能作主,自己才能消業、轉業。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