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八識規矩頌 第八識

張貼者:黑糖
閱讀人數:12771人 張貼日期:2024-05-23 08:0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一、頌文
 
頌一曰:「性惟無覆五遍行,界地隨他業力生。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諍。」
 
頌二曰:「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頌三曰:「不動地前纔捨藏,金剛道後異熟空。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
 
二、頌一相關名相說明
 
1.性
 
性分善、惡、無記性,對八識而言,在善、惡、無記三性中,它是屬於「無記」。而「無記」又有兩種:一種是有煩惱心所覆蓋,使之成為染汙識,如第七識。一種是無煩惱心所覆蓋,單純的無記性,就是第八識。
 
第八識何以必須是無記性呢?因善、惡相違而不能相容,故具無記性始能顯其用。第八識含藏萬法種子,如果第八識性善,則不容納惡種子。如果性惡,則不能容納善種子。故必須是平等的中庸無記,才能兼蓄並容,統納一切善惡種子。在凡夫位有三性說,在聖位,三性均無自性。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說一切法皆無自性,《成唯識論》中頌曰:「即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故佛密意說,一切法無性。初即相無性,次無自然性;後由遠離前,所執我法性。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識實性。」
 
2.無覆(無記)
 
法有四種,謂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八識阿賴耶識何法攝耶?此識唯是無覆無記異熟性故。覆謂染法,障聖道故;又能蔽心令不淨故。此八識非染,故名無覆。記謂善惡,此八識非善惡,故名無記。
 
異熟若是善染污者,流轉還滅應不得成。又此識是善染依故,若善染者互相違故,應不與二俱作所依。又此識是所熏性故,若善染者如極香臭應不受熏,無熏習故染淨因果俱不成立,故此唯是無覆無記。
 
3.五遍行
 
五遍行位指作意、觸、受、思與想等五心所法,周遍行於一切性、一切地、一切時、一切俱,除此「五遍行」外,無一具有如是四種「一切」的。作意者就是注意、警覺的心理;觸者根塵識三和合而生的感覺心理作用;受者對領納外境生起感情之作用;想者是意想,辨別種種境界而起想念之心理層次作用;思者就是意志力,三業造作均由思後起行。上「五遍行」能入一切性、地、時、俱等四。




 
(1)一切性:即能遍入善、不善、無記等三性,無記者不屬善惡謂之。
 
(2)一切地:即能遍入三界九地各位階,依心之狀態而出入一切地,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九地者五趣雜居地(欲界)、離生喜樂地(初禪)、定生喜樂地(二禪)、離苦妙樂地(三禪)、捨念清淨地(四禪)、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後四地屬無色界)。
 
(3)一切時:過去、現在、未來三時遍入者謂之。又分有三義:
 
眾生一切有心,均有自、他相待之性質,他之一切心起,自心必與之相應而起,由此而知眾生同一心性,吾人等心本相通,若參禪行者當易知此,如諸佛成所作智所現「身、語、意」三化中,意化即能以其意傳給地上菩薩佛子等。
 
自無始以來,此作意、觸、受、思與想等五心所法於一切時中,均不間斷。
 
此五心所法在緣一切境時,皆起一切法相相應故。
 
(4)一切俱:謂此五心所法相互俱生而起法相故。
 
經論云:識能了別事之總相,作意了此所未了相,即諸心所所取別相。觸能了此可意等相,受能了此攝受等相,想能了此言說因相,思能了此正因等相。
 
4.界地
 
有情眾生依其心所受感召,而得依報所居住之場所。界有三,地有九者。
 
(1)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欲界者六欲天以下諸有情眾生所居住所,色界者修梵行禪定眾生所居處所,無色界者破色身束縛,僅心識而無色相者。
 
(2)九地:即五趣雜居地、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苦妙樂地、捨念清淨地、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等九地,第一地屬欲界眾生住所,第二至第五地為色界四禪天眾生所住之地,第六至第九地為無色界眾生所修證之境界,但無有住所,因此界眾生無有形相故,僅心識能到之境界。



(詳前三界、九地)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