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生命的因緣

張貼者:黛西
閱讀人數:12755人 張貼日期:2024-07-03 12:00:00
2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文/星雲大師
我們應該如何把握短暫的時間,去創造永恆的生命呢?
佛教認為證悟法身,生命即能永遠存在。

因為法身盡一切時,遍一切處,無時無處不在。
如佛陀雖然已於二千五百多年前進入涅槃,但是,他的生命卻留在無盡的時間,遍布在無限的空間裡。
時至今日,大家仍然繼承著他的生命,並且不斷地在發揮著,這就是生命的永恆。

有人提倡安樂死,認為人在病重的時候,與其讓他痛苦的活著,不如幫他打一針,讓他免受病苦的折磨。
佛教是個以慈悲為本的宗教,對於「安樂死」雖不絕對否定它,也不斷然肯定它。
佛教認為,對於每一個生命都應本著愛心、慈悲心,讓他健康的存在。萬一不得已而必須施以「安樂死」,如果確認是出於慈悲心,是為了不忍病人受苦,也沒有什麼不對,重要的關鍵在於是否以慈悲心為出發點。

佛教除了對人權的維護,更進一步重視「生權」的平等。

佛教主張「眾生皆有佛性」,把一切眾生都看成是「未來佛」,恭敬尊重每一個生命的權利。




由於佛教提倡「生權平等」,自然跨越國界的藩籬,而能「天下一家」;
自然泯除同異的分歧,而能「人我一如」。


正確觀念的建立對於個人的修身立業、社會的繁榮進步、世界的和平安樂,都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譬如有人認為「人不自私,天誅地滅」,因而一生自私自利,貪心缺德;

有人不信因果,傷天害理,無惡不作;然而有些人凡事反求諸己,遇責不瞋,發憤圖強,改變別人對他原有的印象;
有些人樂觀進取,遇到任何不幸的打擊,都能從困難中找到奮鬥的途徑,從哀傷中體會生命的喜悅。
由於觀念的不同,造成個人的命運有如天壤之別。可見觀念影響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改變我們的命運。

佛教講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雖然重視過去的命運,但是更注重現在和未來的命運
因為過去的宿業已然如此,縱然再懊惱,也無法追悔;
但是現在和未來的命運卻掌握在我們的手裡,只要我們妥善地利用每一刻真實的現在,前程仍然是燦爛的。因此,佛教主張不沉溺於過去命運的傷感之中,而積極追求未來充滿無限希望的命運。

佛教認為控制我們命運最大的力量是「業力」。
所謂業力是指行為的影響力:一個人身、口、意的造作有善有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因此,古德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業力雖然能控制我們的命運,但是控制業力的卻在於我們自己,如果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不造惡業,廣植善根,我們的命運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佛經說,人活在世上,好比烏龜揹著軀殼一樣,負擔沉重,行止笨拙,而死亡就是脫離了這個沉重的軀殼,轉化了有形的生命。因此,當人臨命終時,應該告訴他,死亡不是消滅,也不是長眠,更不是灰飛煙滅,無知無覺,而是走出這扇門進入另一扇門,從這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
經由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裡。
儘管科學發達,未來或許真有可能誕生出複製人,但是以佛教的觀點來看,科學家所複製的是有機體,心靈的能量無法複製。也就是說,複製品只是形體上的,身體可以複製,但生命的精神與意志無法複製,生命要用生命才能複製,一切都不離「因果」。

基因是生命的密碼,但基因不是一成不變的,基因的內容也有因緣業報的關係。
根據一項報導指出,基因不是從父母身上繼承下來就永遠不會改變,它是從孕育時起就接受外界的指示而加以回應表現。
也就是說,基因不是操縱人類行為的推手,而是被人類的行為所左右,所以「業」才是我們生命的主宰。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