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張貼者:🛂麗雯
閱讀人數:16834人 張貼日期:2020-12-23 17:58:49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原文為澤北所創,後被殷浩然易經空間引用改編過




  在一貫的思維定勢里,我們覺得一個人只要勤奮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功,賺的財富。其實經歷了世事的磨礪,我們發現很多時候即使努力了,也不會取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那麼?
對於普通的我們來說,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東西呢?
我比較認同趙朴初的布施定律(網上流傳是趙朴初所說,具體是說的不清楚,此處暫且當做趙老所言,加以引用),即 :「布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

這個定律是說,你布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
例如:你布施金錢或物質,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你 布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布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

相反,如果你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憎 恨、怒氣、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 除了努力,還有著更簡單而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舍。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這句話我們常常在說,也流傳很廣,但我們未必做得到或者說完全理解它的含義。

 


捨得一詞,最早來自佛家語,是禪的一種, 捨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

俗話說「捨得,捨得,有舍才能有得。」有舍有得,不捨不得

就像星雲大師在他的書中所寫的佛學小故事講的那樣,一直想著得想著接受想著坐享其成的人閻羅王讓他投胎做了乞丐,過著天天受人施捨的日子,另一個想著給予,想著處處幫助別人的人投胎做了富翁,專門行布施,把錢財賑濟給窮人。
人世間,其實不管貧富,如果一味的貪圖擁有,即使有錢,也是富有的窮人,自己不快樂不說,而且這種狀態不會長久,終究錢財離去。





相反,一個人很喜歡去舍,即使一時貧窮,終究會有得。

自古以來,捨得哲學逐漸發展為最被推崇的為人處世哲學之一,講述捨得哲學的書籍自然不在少數。

其實捨得的道理很簡單,就像一個裝滿了水的杯子,要么喝掉,要麼倒掉,才能再裝的道理是一樣的,但道理雖簡單卻並不是誰都能運用得隨心自如的,究其根本就是因為大多數人對捨得沒有深刻的認識和領悟。


首先從小處講, 我們身處在一個錯綜複雜的社會之中,各種圈子林立,它們相互之間形成了一種資源——人脈,以自己為中心,就構成了一個人脈關係網,當我們在這個網中生存時,如果不懂得舍,一味地坐享其成,一味地從別人處得,日久見人心,時間一長,你在別人眼裡就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眾人自然不約而同離你而去。

相反,如果你特別喜歡捨棄一己之利,處處為他人、為集體著想,那麼就能始終得到人們的歡迎和敬仰,自己的人際網也隨之擴大,人生格局上升一個階段,隨著格局的提升,視野自然更開闊,看的也就更遠,得到的自然多。



其次從大處來講,《了凡四訓》中了凡先生說:「何謂舍財作福?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
布施就是舍,舍就是修福,

他接著說自己的經歷,初舍的時候,總是有些勉強,舍了之後很難過,甚至還後悔,但是慢慢的養成習慣,就自然了,那時對一切財物受用,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心就自在了,身也跟著自在。
我們可以說這時人生境界自然就上了一個新檔次。


最後從佛家來說捨得,有舍才有得,這也是因果的具體表現,富貴五福都是從捨得來的,我們想要好的果報,就要修因,有因才有果。



上面我們講了捨得的好處,有些人覺得雖然很有道理,
但要舍就要先有得,沒有得何來舍
這就要說到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
我覺得我們之所以沒有得,就源於不捨得舍,

當我們不舍時,就如井底之蛙一般,禁錮在自己狹小的人生格局裡,只能看到一片藍天,一生也就難以突破自我,更別談賺大錢了。

可以說,每一次的舍,都是為自己擴大井口,捨得越多,井口越大,視野越開闊,人生格局越大,掙錢自然也就多了,這也就凈空法師所說的:「要想真正掙大錢,就要學會舍」所以說正因為我們沒有錢或者錢少,所以才要通過捨去打開財路。


捨得捨得,學會舍,便會得。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