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神佛傳說

梨園祖師爺

張貼者:ChihYi
閱讀人數:16840人 張貼日期:2024-07-23 21:0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梨園祖師爺
 
農曆三月十八日是傳統梨園祭「老郎神」誕辰
 
「梨園」的由來
 
中國對戲曲界有另一種稱呼,叫做「梨園」。此稱謂的來歷有這樣一個故事:
 
影片連結:
神佛傳說 梨園祖師爺 | 老郎神
https://youtu.be/dYeuN1hAtxM



歷史上唐朝(公元618-公元907)時期的(唐玄宗)是一個風流皇帝,他酷愛音樂、舞蹈、戲曲等藝術。他在宮裡養了上千個歌伎、舞伎。皇宮的禁苑裡有一個很大的園子遍植梨樹百餘棵,名叫「梨園」,但是這並不是單純的果園。梨園裡有宮殿、酒亭球場等豪華設施,是供皇室和達官貴人們娛樂的場所。唐明皇就將這些人都集中在「梨園」里,練習歌舞、戲曲,以備宮中開宴會時來表演助興,也供唐明皇平日娛樂之用。他還親自擔任了「梨園」的崔公(相當於現在的校長)。
 
這個「梨園」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培訓演員的地方。除了請專門的人士來教習,還請當時有名的文人雅士為他們編撰節目,象唐朝著名的詩人李白、賀知章等人都為梨園編寫過節目。這裡成了歷史上有名的集歌、舞、戲於一體的練習場所。因此,在「梨園」這個地方培訓過表演行當的都叫「梨園行」。



在這裡學習過的都叫「梨園弟子」。
 
京劇界追根溯源就到了「梨園」這個地方,於是,就用了「梨園」的名稱,世代相傳,稱戲曲界叫「梨園界」,這一行業叫「梨園行」。戲曲演員們為「梨園弟子」,而有幾代人從事這個事業的家庭為「梨園世家」。
 
梨園祖師爺「老郎神」
 
梨園行公推的祖師爺,是所謂「老郎」,清代北京有「老郎廟」,「在撫司門前」,其形象爲「白面無須」「春秋兩季穿黃帔,戴九龍冠;冬夏兩季穿素紅褶子,戴王帽;年節穿紅蟒」。
 
這個「老郎神」究竟是誰,一直有爭議,有不同的說法,除了唐明皇,還有後唐莊宗、翼宿星君等人被當作戲曲行的祖師爺。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老郎神」。
 
唐明皇
 
梨園界最晚在明代中後期就是開始將唐明皇當作祖師爺祭祀。相傳唐明皇多才多藝,既能打鼓,又能唱小花臉,而且她不拘身份,常常在宮中的「梨園」內登台演唱,之後「梨園」也就成了戲曲的代名詞,演員都稱爲梨園弟子。
 
 
那麼祭祀梨園祖師,祭祀唐明皇就可以了,爲什麼說是祭祀「老郎神」呢?已有的說法是唐明皇登場演戲的時候,不便稱君臣,但又不能沒有尊卑之分,於是都尊稱唐明皇爲「老郎」。有些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唐明皇是其父睿宗的第三個兒子,也被稱爲「三郎」。「三郎」怎麼變成了「老郎」了呢?一般認爲「老」是對唐明皇的尊稱。




 
但此說疑點在於,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而傳統梨園祭「老郎」誕辰卻是農曆三月十八日,此日,需停業一天。早六點,從精忠廟出發,到南橫街東口「江南城隍廟」迎神,這是老北京各行中最特殊的香會。
 
 
後唐莊宗李存勖
 
後唐莊宗李存勖也被尊爲「老郎神」。《夢華瑣簿》中說「伶人所祀神,乃後唐莊宗,非明皇也。」而這種說法似乎有著地域的差異,如在陝西、甘肅、河南等省的戲班中,所供奉的戲神均爲莊王。
 
 
戲班中的「莊王」就是一個小木人,面相俊俏,三須,赭袍、王冠、皂靴,平常時就安放在戲班的「大衣箱」中,戲班有規矩要求任何人不准坐大衣箱,這是對祖師爺的敬重。還有的是一尊桃木刻,尺許高,童面赤身,戴龍冠,穿黃袍,背後腰眼處有個黃豆大孔的可以活動的木偶。唐明皇成爲梨園行的祖師爺是有史可考的,這位唐莊宗李存勖被視爲祖師爺也並非空穴來風。
 
京劇

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中就記載了這位皇帝的梨園軼事:莊宗喜歡戲曲,又通曉音律,在歐陽修所在的時代的山西地區仍舊有人唱他的曲子。莊宗還將自己視爲一個伶人,還給自己起了個藝名叫「李天下」,歐陽修說他「常身與俳優雜戲於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於亡」。莊宗喜歡戲甚至與亡國都扯在一起了。




 
李存勖是一代名將,晚年沉迷於戲劇,用伶人掌控國家大權,終被「誅滅」,但按現代曆法,李存勖生日爲12月2日,和「老郎」靠不上。
 
翼宿星君
 
以上兩位被稱爲是梨園行祖師爺的人流傳範圍還是比較廣,知道的人比較多,還有一位人也被稱爲「老郎神」,那就是少爲人知的翼宿星君。這一位翼宿星君又叫聖老郎,俗稱「老郎神」。《夢華瑣簿》中曾記載伶人供奉翼宿星君的情景:「余嘗見伶人家堂,有書『祖師九天翼宿星君神位』者,問之不能言其故。」
 
據說把翼宿星君視爲梨園行祖師爺的說法最早出自清乾隆年間的蘇州織造全德,現在仍舊有資料可考。在全德所作的《翼宿神祠碑記》上說:「蘇之以伶爲業者,舊有廟,以祀司樂之神。相沿曰老郎神,其名不知何所出,其塑像服飾,亦不典。所適有重修之役,予爲易其祀曰:翼宿之神。星之精各有所司,而翼天之樂府也。」
 
戲曲塑像

翼宿是傳統天文學中的二十八宿之一,所主的是音樂,是天之樂府,主俳倡戲樂,古稱樂星,古代的史書中也都是這樣認爲。所以將翼宿星君視爲梨園祖師爺是從星宿觀點出發,更具有象徵意義。



這個習俗本誕生於蘇州地區,而之後隨著藝人的流動,這個傳統的習俗也就被帶到了北京,流傳到各地。據齊如山說,他接觸到的戲班、劇場、寺廟,只要供奉戲神,都書其名爲「翼宿星君」,當可說明當時京劇班社確有將翼宿星君視爲戲神的傳統。
 
總結
 
梨園行的祖師的最早提出者是湯顯祖,他認爲梨園行的祖師是西川灌口神,又稱清源祖師,也就是民間的二郎神。清代的戲劇家李漁也認可湯顯祖的看法。在民間傳說中,二郎神一般指楊戩,還有說法認爲指的是修造都江堰的李冰父子;還說法認爲二郎神是被宋真宗加封「清源妙道真君」的隋代趙昱。這幾說法都不如以上所列的唐明皇、莊宗李存勖和翼宿星君這三種說法流傳廣泛。
 
此外,還有說法是「老郎」就是一隻狼,當年化爲童子到梨園授藝,被唐玄宗窺破行藏,逃入洞中,唐玄宗命人以柴火熏之,則衝出一隻灰白色老狼,化煙而去。
 
此外,還有說法稱「老郎」是顓頊(上古五帝之一)之子鬼山耆童,甚至說「老郎」就是二郎神。
 
其實,「郎」之稱在宋朝流行,是對下等人的蔑稱,元時呼人常用郎、官、秀三等,郎是天生卑賤者,官則富貴,秀爲貴族子弟,所以有「不郎不秀」之說,指一個人不高不下,沒出息。古人對戲劇演員有偏見,呼爲「作戲郎」,而其中藝術成就較高者,則加上「老」,以示尊敬,這應是「老郎」源頭,至於「老郎」生日等,應是後人杜撰。
 
中國民間戲劇種類繁多,在「老郎」的基礎上,又衍生出衆多神祇,以京劇爲例,不同行當祀奉的神皆不一樣,如清朝宮廷內供道光皇帝之母,稱爲「御後祖師」,相傳她原是唱小花臉的;武戲供「五昌兵馬大元帥」,五昌是戰國時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孫武的總稱;武行單供「觔斗祖師」白猿;樂隊供「音樂祖師」李龜年;管戲箱的供青衣童子;梳頭的祖師是南海觀世音……看來,想說清梨園行祖師爺究竟是誰,真不是件容易事。




 
◎圖文源自網路資訊,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處理。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