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讓思緒不再失控,學學靜心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17806人 張貼日期:2017-09-14 17:43:37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當我們內心焦躁,然而一整天裡卻抽不出幾分鐘的時間,安靜坐著,沉澱思緒。
我們聽人說過靜心的好處,但總有其他事要忙。
我們可能倒杯紅酒,癱在沙發上,坐在電視機前不斷轉台,直到精疲力竭上床就寢——此舉或許可讓我們獲得短暫的休息,其實只是惡性循環的一部分。 要改變舊習慣或養成新習慣並非易事。

因此,在開始練習靜心時,參加每週一次的集體靜心,對養成習慣非常有幫助。你可以和自己約定,每天早上或晚上靜心十分鐘。把鬧鐘設定的時間提早十分鐘,你就不必急著出門,而是在那十分鐘好整以暇地專注於呼吸,想想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只要一開始這個練習,你立刻可感受到它會對日常生活有正向影響。

佛陀曾說過一個關於「靜心」故事:有一個人被困在河岸邊,面臨極大的危險,而河的另一邊是個安全的地方。

但兩岸之間沒有過河的橋,也沒有渡船可搭。於是,這個人找來樹幹、樹葉與蔓藤,製做了木筏。他趴在木筏上,用四肢划水,設法到了對岸,脫離危險。

佛陀問弟子:「如果這個人在渡河後,心想『這個木筏救了我一命,所以我應該背著它繼續前進。





你們覺得如何?」眾弟子都認為這是不智之舉。

佛陀再問:「如果這個人心懷感激地把木筏留在岸邊,因為他知道木筏救了自己一命,但一旦到了岸上,它就失去了作用。你們覺得如何?」眾弟子回答,這是明智的想法。

佛陀最後做出結論:「我給你們訓示就像是渡河用的木筏,不必緊抓住不放。」

靜心就像木筏,它幫助我們在心智的河流航行,藉此了解自己的心。但當我們達成目的後,就不必再緊抓不放。我們可以透過靜心探索心智,使自己不至於迷失在紛亂的思緒中。最後,我們也無須一直把靜心的結果放在心上,而是留在河岸邊。

佛陀也說,不要費力掙扎,也不要延誤渡河的時機。假如你真的希望讓自己的心變得更平靜,就該立刻採取行動。

只要順著河流走,很快就會到達對岸。
你應先讓心中所有的思緒全部浮現;
某些念頭或情緒或許會令你感到羞愧,但一段時間過去,你會發現,放下自我意識之後,羞愧、評斷或偏執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你再也不需要緊抓住那些痛苦或不安的思緒,而可以看著它們,然後讓它們離開。 現代人對「靜心」一詞大多不再陌生。





許多人也會談論「覺知」,這個觀念有助於揭開靜心的神祕面紗。
誠然,你可以認為靜心就是盤腿而坐,專注於呼吸,讓心情平靜下來。
我稍後會再詳細說明這種靜心方式,以及這種方法為何對我們有幫助。但我還想談談更廣義的靜心,它與日常覺知有密切的關係。
覺知就是把心思完全放在當下。

這指的不是淨空你的心——這是最困難的境界,即使一輩子修行的人,也難以辦到。
它指的是開發覺知內心活動的能力,專注留意當下的片刻。
讓自己意識到心中有哪些情緒浮現,培養觀察這些情緒的能力,而不被情緒淹沒或吞噬:當你察覺憤怒湧現時,你可以決定要緊抓住這個憤怒情緒,還是看著它,在心中將它推翻,然後任它消失。
靜心無法幫助我們變成「更好的人」,而是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無論是內在與外在。透過這個練習,我們和自己的相處會愈來愈自在,思緒不再失控,定靜下來,我們也不再需要逃避面對自己。

然後,我們可能開始注意到,某些短暫靜止的片刻會自然地出現;
我們的心在日常對話與閒談之間,會得到片刻寧靜。此時,我們得以與自己的心性相會。
當我們的覺知力增強,就能在這些時刻——當感受到徹底的放鬆或滿足、全然專注或順著生命之流前進、純粹的愛與慈悲出現時,立刻察覺。



我們的心清澈如水,喧囂雜念消失無蹤。 但靜心練習並非只為了明澈與平靜。
當我們對慈悲與愛這類正向感受,變得更加敏銳時,同時也會有多一點的時間面對負面的情緒,包括憤怒與忌妒。
我們學會與情緒共處,而不再逃避它或將它埋藏。
舉例來說,若你習慣逃避衝突場面,原因可能不是你擔心或不高興,而是你害怕起衝突的後果,於是寧可撫平裂痕,當作沒事。但若你不花時間處理情緒,包括看似負面的惱火、失望或憤怒,它們就會變得愈來愈強悍,並播下苦惱與不安的種子。
令人不舒服的念頭與情緒,可能在靜心時湧現。經過多次練習,你就能夠以仁慈之心面對這些情緒,傾聽它的聲音,了解它,然後將它放下。 靜心可使我們看見並思索前述的「三個觀念」。

了解快樂或苦惱的源頭後,我們就能一步步播下快樂的種子,並悉心照料培育。我們可透過感恩靜心,達到這個目的。假如你只能從這本書帶走一個觀念,我希望你能學會感恩靜心。
我們也能透過它去思考自己無力控制的事物,去學習如何回應,溫柔地克服所有阻礙。



我們還能靜思人生的變化與無常。慢慢的,我們就能鬆開未知狀況與恐懼之間的連結。
學會面對恐懼、學會放下,逐漸減輕心中的負擔。
呼吸靜心可降低壓力,其效果已獲得證實。因此,如果需要減輕壓力,我建議你每天早晨進行呼吸靜心,這對心智健康與壓力紓解非常有助益。若想更進一步面對情緒慣性模式,那麼沉思靜心可提供一面明鏡,幫助你以平靜的心,清楚看見自己的內心。透過這些方法,你就能開始慢慢改變看待世事的方法,以及生活方式。 有許多工具可幫助我們訓練心智,得到平和、快樂、良好的感受並找到人生方向。

.日常呼吸練習
.感恩靜心
.沉思改變靜心
.自我反省靜心
.保持平靜靜心:心智就像投影器
.情緒的智慧
.放下
.回到當下
.滋養身體,以滋養心靈 心靈的功課要從身體,尤其是呼吸下手。專注於呼吸幾分鐘,就可讓焦躁的心立刻放鬆。呼吸一旦平穩下來(這比開啟「寧靜的心」的開關容易許多),就可讓心智獲得少許的平靜。專注於呼吸,可讓意識重新關注身體與當下。我們的身體透過這種神奇的方式,能幫助心智找到出路。



一開始,我們可以運用呼吸進行想像練習——透過吸氣把正向感覺引入體內,透過呼氣把負面想法或情緒釋出體外。只要每天進行日常呼吸練習幾分鐘,你的壓力很快就會降低,情緒變得愈來愈穩定。 書名:心的靜修:不恐懼‧不焦慮‧不生氣,沒有煩惱的喜悅人生
作者: 嘉華多康巴
原文作者:Gyalwa Dokhampa
譯者:廖建容
出版社:天下文化 生命最長久的人並不是活得時間最多的人。─ 索爾仁尼琴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