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學習道法-與時俱進

張貼者:黑糖
閱讀人數:13757人 張貼日期:2024-03-17 07:00:00
2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佛告阿難:「有人奉佛,從明師受戒;專信不犯;精進奉行;不失所受。形像鮮明,朝暮禮拜;恭敬燃燈;淨施所安,不違道禁;齋戒不厭,心中欣欣!常為諸天善神擁護,所向諧偶,百事增倍。為天龍鬼神眾人所敬。後必得道。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也。」
 
這一段經文,是佛答阿難第一問,學佛得善報之由。
 
第一、是師承。華嚴經云:「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勿生疲懈,勿生厭足,皆應隨順,弗見過失。時善財童子一心憶念,依善知識,事善知識,敬善知識,於善知識起慈母想,於善知識起慈父想,得聞法已,歡喜踴躍......。」由此可知,世出世間,求學無不重視師承。



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國治天下平!
 
「從明師受戒」。歐陽竟無說:「師以知見為體,不以得果或但儀式為體。」法華經云:諸佛世尊為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涅槃、瑜伽,無不主知見,故唯知見是天人師。天人師,佛教唯一根本。
 
「明師」,是指對一切法,佛法及世間法,確實圓滿通達無礙,品學兼優,有修有證的老師。佛陀教我們學佛要求明師,雖然如此,明師畢竟是可遇不可求。若非宿世福德因緣,難得遇到。要是遇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也應當求一位正知正見,能聖言、能施聞者,而師事之。

經云:依法不依人,雪山半偈,羅剎可師。



唯明達世出世法的好老師,才不會把我們帶入歧途,才不會錯指方向。尤其是當一個初入佛門的朋友,不免存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初學若不遇明師,縱然日後遇到真善知識,也不容易盡棄成見,改變方向。這是初發心學佛者,第一大事,就在慎重擇師,求善知識。
 
「受戒」,就是接受老師的教誡。「戒」字的含義,是學問融會於身心生活中,學問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學問;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是理事圓融的修學。
 
這一句經文的意思是:學佛要跟一位通達事理,有修有證,具足悲願辯才的好老師,接受他的教導,依教奉行。請看下文:
 
「專信不犯,精進奉行,不失所受」。
 
這三句是講事師之道。古制,君所不臣於其臣者,當其為師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釋奠於先聖先師,天子北面拜。



事師無隱無犯,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

是以求學,第一要對老師生敬重之心,尊師重道,師道就是人道,師道就是佛道。老師的教誨,經典裏所說的理論,以及修行的方法,都能做到專信不犯。一心無疑,叫專信。不違教訓,叫不犯。這是最好的修學態度。

唐大圓居士說:「佛法教人,先求根本智,無相無分別。次求後得智,能分別一切法。亦如中國往日教蒙童讀經,先但句讀,後乃開講,自然開悟,是為東方文化一貫之思想。學佛亦應熟誦應讀之經論,不求甚解,即為求根本智;及熟能生巧,由聞發思修慧,是為後得智。



以是比較東西,東方不急求解,是培養根本智,而發達後得智;西方初學,即求甚解,是破壞根本智,而失後得智之用。」歐陽大師亦云:「今時有謂聖賢經論深理,不適孩提,當廢讀經。嗟乎冤哉!並此冥種而亦蕩然,有死之極,無生之氣矣。」之歎!所以「專信不犯」是接受教學的不二法門。
 
「精進奉行」是「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純專一,勇猛向前,天天求進步,而不退轉。佛法教材——經典,是具有超越時空性質的教科書,是永遠不變的原理原則。唯其是永恒不變,才能大用無方。所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歷代注疏中證實。同一部經,於其不變的真理中,必有其時代性的解釋,時代不同,需求亦異,而經典能作種種契合時代的解說,利益現代眾生。



這就是不變根本智,而以後得智隨順眾生種種緣,得到厚生的大用。這正是日日新的「精進」。而不是讀死書的書呆子所能做得到的。所以,佛教的教學,是日新又新的,是精進的,是永遠站在時代最尖端的!
 
能精進奉行老師的教誡,自然對於學問道業,日有長進而不致退失.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