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情緒管理文章

如何管理好情緒(下)

張貼者:
閱讀人數:18132人 張貼日期:2018-06-20 12:18:53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對佛教徒而言,不好的情緒則是透過懺悔來轉變,懺悔以後重新出發,做一個對他人有益的人,藉由閱讀佛經、拜懺、誦經,或念佛共修、做義工等,都可以轉變自己的念頭,而情緒也就會轉過來。一個本來壞的情緒,因為觀念的轉變,連生活方式也會轉變,變成好的力量,成為修行的動力、修道的助力,這也可以說是逆增上緣了。
----------------------------------------------------------
摘錄自《覺情書:聖嚴法師談世間情》如何管理好情緒(下)
文/聖嚴法師 圖/常豫

問:常有人因自責而顯得情緒不穩,這也可以用轉念的方式轉化嗎?佛法可不可以幫得上忙?

答:自責性的情緒比被他人刺激而受到的傷害更大!因為他人刺激而產生的情緒,可以找地方發洩,或是找到理由來化解,但自責性的情緒則會悶在心裡,不容易發洩出來,也不容易化解。

譬如一個女人如果動過幾次人工流產手術,對於被墮胎的胎兒充滿自責,遇到什麼不如意的事就聯想到是因為流產的關係,那些死去的胎兒來向她討債報仇,而她又不能恨那些孩子,只好深深自責,因此就有像「嬰靈作祟」這種傳說、信仰出現。

一般說來,自責性的情緒很不容易化解,而且會持續很久,甚至一輩子!這類的人一想到犯錯的地方,情緒馬上進入低潮,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有時候甚至伴隨著恐懼,恐懼自己還會犯錯,或是那個錯誤永遠無法彌補,不知道該怎麼辦,因而走投無路。

像這種情緒,心理醫生也不一定能夠解決,唯有使用佛法的觀念,用佛法修行的方法來幫助他。佛法的觀念,就是告訴自己當時是愚癡的,讓自己心生慚愧來懺悔,並求改過遷善,希望能夠多做一些有益社會的事,用有生之年廣結善緣,這樣心裡就會比較安定,情緒也就漸漸能化解了。至於修行的方法,則是多念佛、多做好事、多結善緣,也就是將功贖罪。如何彌補既成事實的過失?只有多做好事。

問:不好的情緒能不能經由轉化、昇華,而變成好的動力?

答:基督教認為人一出生就有罪,罪人犯罪做錯事,自己做不了主,只有信主,信了主以後,這個罪將由主承擔,原罪便沒有了。現實生活中犯的錯誤,也要向神懺悔,透過這種方式,幫助自己從情緒中走出來。





對佛教徒而言,不好的情緒則是透過懺悔來轉變,懺悔以後重新出發,做一個對他人有益的人,藉由閱讀佛經、拜懺、誦經,或念佛共修、做義工等,都可以轉變自己的念頭,而情緒也就會轉過來。

一個本來壞的情緒,因為觀念的轉變,連生活方式也會轉變,變成好的力量,成為修行的動力、修道的助力,這也可以說是逆增上緣了。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浪子本來是專做壞事的,可是當他觀念轉變,人生方向改變了,人生的步調也會跟著改變。所以,將不好的情緒力量轉化成好的修行力量,是很好的轉變!

問:聽到「老僧入定」這句話時,心裡很好奇,修行多年的人真的可以做到「八風吹不動」嗎?

答:所謂「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會有情緒,但是在平常生活裡可能還是會有情緒,不過這個情緒不會浮動。一個有修行的老僧,在情緒還沒有浮動之前,他心裡已經有感覺了,當有了感覺,他會用方法不讓情緒浮動。

事情不公平也好、公平也好,無論怎麼刺激,修行的高僧會用方法與觀念來轉變、調整自己。因此從表面上看,老僧爐火純青,是看不出情緒的。

但他們有沒有情緒呢?可能還是有,但是情緒已經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他人,不會脫口罵三字經,也不會動不動就表現出憤怒的模樣,這種應該就是有修養的人。

但是,有時在必要的時候,老僧也必須表現出憤怒相,可是當下他的內心並沒有憤怒,目的只是為了使眾生的情緒能夠冷靜,愚癡能夠開朗,就是所謂「當頭棒喝」。這有可能是一種方便法,他的內心不會有情緒。我也看過有這種老僧,罵徒弟罵得好兇,轉過臉來卻是慈祥的,一點也沒有生氣,這就是他的一種表現方式,並不一定是內心有什麼大的情緒。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