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神佛傳說

張大帝(昌福真君)

張貼者:ChihYi
閱讀人數:2910人 張貼日期:2024-03-22 01:30:00
1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張大帝(昌福真君)
 
祠山神張大帝,姓張,名渤,字伯奇,武陵龍陽人;也有説廣德軍人;又有説是吳興人其父曰龍陽君,其母曰張媪。民間信仰張大帝,特別是江浙一帶,主要認為他不僅保佑不受洪旱災害所患,又能預卜休咎,保佑人的前程,所以不分農民或讀書人皆行祀祭。張大帝的封號是民間叫起來的,並非皇帝的封號。

簡介
 
張大帝是禪家所奉祀,護佑土地、伽藍之神;屬從有掌簿判官、感應使者。又稱祠山張大帝。我國天寧寺及廬山歸宗寺、日本京都建仁寺等均以之為土地神而供奉之。據廣搜神記載,張氏諱渤,字伯奇,武陵龍陽(今湖南常德漢壽)人,生於西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相貌奇偉,身長七尺,深知水火之道。與夫人李氏東遊至吳國會稽(浙江紹興),渡江居白鶴山。於吳興郡長興縣役使陰兵,疏鑿聖瀆,欲通廣德縣,功敗,後隱於廣德縣以西五里之橫山頂。居民為紀念之,乃于山之西南建廟。唐天寶年間(742~755),居民於此廟祈雨有應,初贈水部員外郎,又改橫山為祠山。



宋朝時贈正佑聖列真君、昭德昌福真君、正順威德聖烈大帝等號。羅隱曾過此地題‘祠山張大帝天下鬼神爺’。

相關傳説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祠山大帝,武陵龍陽人,父龍陽君張秉,母張媼,其父母行走於大湖之岸,忽然風雨交加,雖是白天卻暗如黑夜,五祥青雲覆蓋在他們頭頂上空,張媼身旁雷電並起。
 
頃刻間,陰天放晴,張媼說道:「有仙女言說:『吾汝祖也,賜以金丹。』之後,張媼便有妊娠,懷胎十四個月,西漢神雀三年二月十一(另一說為二月初八)夜誕生。」
 
張渤身長七尺,隆隼美髯,發垂委地,為人仁義,寬宏大度,喜怒不形於色,深知水火之道,後娶妻妾李氏、柳氏和趙氏,生五子,一女,八孫。
 
張秉一直在治理水患,張渤子承父業,為了治水,賣光家產,隱居在廣德橫山,有關祠山大帝治水的傳說流傳至今。
 
張渤與夫人李氏約定,李氏不能到他治水的地方去,每天送飯的時候,敲鼓三聲,張渤必定自己過來。
 
有一天,因為李氏把飯遺落在鼓上,引得鳥兒在鼓上啄食而令鼓響。張渤聞聽鼓響,以為是夫人送飯來了,連忙前來取飯,卻未見夫人,只有鳥兒在鼓面啄食發出聲響。
 
張渤見是一場誤會,便回去接著治水。



等到李氏帶著飯菜敲響鼓聲,張渤誤以為又是鳥兒之故便不曾過去。李氏等了許久,不見夫君前來,只得提著飯菜前去尋找。
 
誰知卻看到張渤化身豬婆龍,和大大小小數千隻豬婆龍拱土馱泥,原來張渤深諳法術,此刻正驅使陰兵開河築堤。李氏不知緣故,嚇得丟下飯菜便往回跑。
 
張渤不及變身,被夫人撞見又羞又愧,遂不與夫人相見,隱遁廣德橫山之頂,修煉得道後,百姓思念之,在橫山西南隅立廟祭祀。
 
夫人李氏亦追隨而來,在縣東二里坐化,世人亦為其立廟祭拜,稱為「娘娘廟」,與祠山廟遙相呼應。
 
唐天寶年間,因祈雨靈驗,敕封「水部員外郞」,橫山改名祠山。昭宗賜「金紫」,贈「司農少卿」;景宗敕封「廣德侯」。
 
南唐敕封「司徒」,「廣德公」,後加封「廣德王」;宋仁宗敕封「靈濟王」;理宗改封「正佑聖烈真君」;度宗敕封「正佑聖烈昭德昌福真君」。
 
祠山大帝的父母,九位弟弟和他們的夫人,以及大帝的諸位夫人,五個兒子和兒媳,一個女兒和女婿,八個孫子各有敕封。
 
◎圖文源自網路資訊,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處理。




【提醒:】